海面的风停了。那艘船迅速靠近,划开水面,越来越近。陈岸浮在水中,目光望向北方,手指微微动了一下。
他知道来的是谁。
船身洁白,上面印着蓝色的联合国标志。甲板上站着几个人,为首的男子穿着西装,手握文件夹,袖口别着一枚蓝珊瑚徽章。
陈岸没有动。直到渔船靠岸,周大海伸手将他拉起,他才缓缓爬上码头。陈小满立刻递来外套,他接过去穿上。补丁工装裤还在滴水,脚上的胶鞋在地面留下两滩湿痕。
“哥,他们等你十分钟了。”陈小满低声说。
陈岸点头,朝那群人走去。对方迎上来,脸上带着笑容:“陈先生,我们是联合国环境署的代表,正式邀请您加入全球海洋保护计划。”
他没说话,接过协议,低头翻看。
纸张厚重,封面烫金字体写着《特使任命与资源调配权协议》。翻到第三页,有一行小字:签约后,所有渔业行动须经国际委员会批准。
他合上文件,抬头问道:“你们想让我听你们的?”
“这是合作流程。”那人语气平静,“我们需要统一管理。”
“我不需要。”陈岸将文件撕成两半,再一撕,扔进海里。
纸片随风飘散,众人愣在原地。
“我不是要当什么特使。”他说,“我要建一个联盟——渔民自己的联盟。”
“这不可能。”那人皱眉,“民间组织没有国际地位。”
“那你错了。”陈岸转身,走向岸边的指挥舱。
指挥舱是一间铁皮房,内有三台显示器,墙上贴着世界渔区地图。陈小满跟进来,打开主机,投影仪亮起。
地面浮现一片光幕,虚拟海洋缓缓旋转。二十个光点闪烁,分布在东南亚、东非和南美海岸。
“这是昨晚加入的成员。”陈岸说,“都是小渔村,被大公司抢过海,也被政府忽视。他们愿意来,不是为了钱,是为了能自己管自己的海。”
周大海坐在操作台前,敲击几下键盘。屏幕上显示数据:47艘注册渔船正在三大洋交界处巡逻。每艘船都连接声呐网,实时上传位置与捕鱼记录。
“我们不靠拨款。”陈岸说,“每条船自给自足,但必须遵守三条规矩——不能炸鱼,不能拖网,不能越界。”
“谁来监督?”有人问。
“他们自己。”陈岸指向屏幕,“每艘船都装有摄像头,数据直传总控。谁违规,名字变红,全网通报。”
屋里一片寂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