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月的上海已经初显夏意。苏晚晴收到一封精致的邀请函:"新消费品牌峰会",主办方是启明创投,主讲人名单上赫然印着顾淮之的名字。
这次,她的名字出现在"特邀嘉宾"一栏。
峰会当天,她选择了一套得体的深蓝色西装,这是用"山海"第一个月利润买的。出门前,她在镜子前停留片刻,想起第一次听顾淮之演讲时,那个坐在最后一排的自己。
会场设在陆家嘴的五星酒店。签到时,工作人员恭敬地引导她到前排嘉宾席。座位牌上烫金的"苏晚晴 山海小店创始人"在灯光下微微反光。
"苏总,好久不见。"熟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。
她转身,看见顾淮之微笑着站在面前。与一年前相比,他没什么变化,只是看她的眼神里多了几分欣赏。
"顾总。"她从容地伸出手。
"听说'山海'发展得很好。"顾淮之与她并肩走向会场,"特别是用户共创的模式,很有创新性。"
"还要感谢您当年的指点。"
开场后,顾淮之的演讲依然精彩。但苏晚晴注意到,他提到的几个案例,都与"山海"的模式不谋而合。当大屏幕上出现"校园市场的新机遇"时,她意识到下一个就该她上场了。
"下面有请'山海小店'创始人苏晚晴,分享她如何用一年时间打造出学生最喜爱的品牌。"
台下坐着数百位投资人、创业者和媒体记者。苏晚晴深吸一口气,稳步走上讲台。
"一年前,我还在夜市摆摊。"开场第一句话就吸引了全场注意,"当时最大的梦想是每天能卖出十根数据线。"
她展示了一张照片:昏暗的夜市里,那个简陋的小摊位。
"很多人问我,为什么给品牌取名'山海'。"她切换PPT,屏幕上出现品牌的三个内涵:
· 山:稳健的根基
· 海:广阔的视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