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场总监也担心:"双线作战会不会分散精力?"
"所以要明确优先级。"苏晚晴在白板上标注,"现阶段,上海市场深耕优先,北京试点次之,系统升级同步进行。"
经过三个小时的讨论,团队终于达成共识。但苏晚晴知道,这只是表面上的和解。
晚上,她独自留在办公室,反思今天的冲突。团队摩擦的根源,其实是公司快速发展带来的成长阵痛。每个人站在自己的立场,看到的都是局部最优解。
她想起管理学课上的"系统性思维"。优秀的领导者,要能够跳出部门视角,从全局出发做出决策。
更重要的是,她意识到自己在团队建设上的不足。过于专注业务,忽略了团队融合和文化建设。
第二天,她推行了几项改革:
1. 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
每周召开业务协同会,让各部门了解彼此的工作和困难。
2. 推行数据透明化
所有业务数据向核心团队开放,用事实代替猜测。
3. 加强团队建设
定期组织团队活动,增进理解和信任。
这些措施渐渐显现效果。一个月后的战略会上,团队讨论更加理性,更能从公司整体利益出发考虑问题。
杨帆私下对她说:"晚晴,你处理得很成熟。"
她笑了笑。成熟都是被逼出来的。
创业之路,不仅要应对市场竞争,还要化解内部矛盾。而后者往往更考验创始人的智慧和定力。
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,她看着城市的万家灯火。团队摩擦就像淬火,虽然痛苦,但能让组织变得更坚韧。
而她,正在这个过程中,完成从管理者到领导者的蜕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