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6章 首战救护验真知

然而,代价是巨大的。医护人员连续工作数十小时,有的站着就能睡着;物资极度匮乏,连绷带都要清洗消毒后重复使用;时刻面临日军炮火威胁,医院不得不三次转移。

最令人痛心的是损失:两名医护人员在转移途中遭炮击牺牲,一名医生因过度劳累猝死,多人受伤。

“他们的牺牲不会白费,”林闻溪在追悼会上誓言,“我们每救回一个战士,就是对他们最好的纪念。”

战役第七天,转折点到来。我军展开反击,日军开始溃退。伤员数量逐渐减少,医疗队终于能稍事喘息。

总结评估时,数据令人振奋:在中西医结合模式下,伤员死亡率比传统模式降低35%,感染率下降50%,平均康复时间缩短40%!

“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生命的延续,”林闻溪激动地说,“证明了我们道路的正确性。”

更宝贵的是实战经验的积累。医疗队总结出《战地中西医结合救护规范》,记录了数百条实用经验:从如何用竹片制作夹板,到怎样识别生物战剂症状,甚至包括战场心理疏导方法...

“这才是最宝贵的财富,”顾静昭抚摸着厚厚的手稿,“是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真知。”

战役结束后,医疗队受到高度表彰。许多伤员和部队送来感谢信和锦旗,甚至日军战俘也表示感谢人道的救治。

“你们对待俘虏比我们自己军医还好,”一个日军战俘通过翻译说,“让我重新思考战争的意义。”

最让林闻溪欣慰的是年轻医护人员的成长。那些刚开始连针都拿不稳的年轻人,现在能独当一面;那些对中医持怀疑态度的人,成为最积极的推广者。

“从前我觉得中医不科学,”一个年轻医生坦言,“现在明白,科学不是唯一标准,疗效才是。”

首战救护验真知。这场战役不仅检验了中西医结合的理论,更验证了其实际价值。在这片血与火的战场上,一条独特的医学道路被开辟出来,它既扎根传统智慧,又面向现代需求。

夕阳西下,林闻溪站在野战医院旧址前。这里即将拆除,但留下的经验将永远传承。远处,延河水静静流淌,仿佛在诉说着那些救死扶伤的故事。

新的征程已经开始。带着首战获得的真知,林闻溪和他的团队将继续前行,为了更多生命的延续,为了医学的进步,为了最终的胜利。

夜幕降临,但希望之光已经点燃。在这条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上,每一步都充满艰辛,但每一步都通向光明。首战的经验将成为明灯,指引着后来者继续前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