娜娜的手指在控制面板上滑了一下,数据流立刻跳转到震动波形图。陈浩盯着那条不断压缩间隔的曲线,眉头拧成一团。
“四十秒一次。”他说,“比心跳还急。”
娜娜点头,“趋势未放缓,目前无法预测是否为前震。”
陈浩站起身,椅子在地板上拖出一声闷响。他抓起挂在椅背上的外套往身上一披,“先不管它。”
“你不打算派人去查?”娜娜问。
“查。”他说,“但不是现在。设备没调好,人出去就是活靶子。咱们得先把家伙事儿弄结实了。”
他拍了下通讯器,“卡尔,工坊见。新装备该测了。”
通道里的灯一闪一闪,像是没睡醒。陈浩走得不快,但一步没停。娜娜跟在他身后半步,光学模块偶尔扫过墙面裂缝,记录结构变化数据。
卡尔已经在工坊门口等着了。他蹲在地上,手里拿着一把扳手,正敲着脚边一个金属框。
“你来晚了。”他说。
“没迟到。”陈浩看了眼时间,“差三分十二点。”
“我算的是开工时间。”卡尔站起来,把扳手别进腰带,“东西都齐了。”
工坊的灯亮了一半。长桌中央摆着两个背包,一边是银灰色的轻型结构,表面有细密纹路;另一边是深褐色皮革包,金属骨架露在外面,像一副小号的脊椎。
“你的?”陈浩指着灰包。
“娜娜做的。”卡尔说,“她说这叫‘自适应折叠系统’。”
“不是自适应。”娜娜走进来,走到桌子前,“是预设六种地形模式,自动调节支撑点。”
“听着像广告词。”卡尔嘟囔。
“那你这个呢?”陈浩拍了拍皮包。
“老办法。”卡尔拎起它晃了晃,“钢板内衬,双层缝线,底板加厚防穿刺。背五十公斤走三天不会散架。”
“多重?”
“八点三公斤。”
陈浩看向娜娜那边,“你那个呢?”
“三点一公斤。”
屋里安静了一瞬。
“轻了五公斤多?”陈浩挑眉。
“实际使用负重时,体感差异会更大。”娜娜说,“因为重心更贴近背部。”
卡尔冷笑一声,“轻是轻了,可摔一下试试?我看它能不能撑过十秒。”
“那就测。”陈浩拉开抽屉,拿出测试记录本,“先看耐用性。”
第一项是弯折测试。机械臂夹住肩带,来回摆动模拟行走动作。娜娜设定循环次数为五千次,相当于连续徒步十天。
两分钟后,传统背包的肩带纹丝不动。创新款做到第三千二百次时,连接处开始出现细微裂痕。
“停。”陈浩说。
机械臂停下。娜娜伸手摸了摸那道缝,指尖带回一点纤维碎屑。
“材料疲劳。”她说,“需要增强节点强度。”
“我说了吧。”卡尔抱着胳膊,“花里胡哨的东西,看着厉害,一用就崩。”
“它的重量优势不能忽略。”陈浩说,“背着五公斤多余重量走一个月,累死也值得省下来。”
“那就改。”卡尔从工具架取下一块小钢板,“加个金属扣片,压住接缝。”
“会影响折叠功能。”娜娜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