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44章 成果展示后的反思

苏珊没说话。

娜娜忽然开口:“情感延续性与参与密度呈正相关。历史数据显示,持续投入超过三次的个体,文化行为输出概率提升至八成以上。单次展示的感染力衰减周期为四天。”

“四天?”陈浩笑了下,“那我们现在就是在发临期食品。”

卡尔扯了扯嘴角。“你这比喻真丧。”

“事实就这么丧。”陈浩靠着讲台边缘坐下,“我们辛辛苦苦办展览,感动了一堆人,掌声响了半天,结果三天后大家照旧上班、睡觉、抱怨伙食。文化又变成装饰品了。我们得想办法让它黏住人,哪怕一天多留一分钟,一次多写一句话。”

苏珊慢慢把画筒放在桌上。“如果要做可参与的,形式就得放开。不能只有画,有文字,还得有声音,有动作,甚至无聊的东西也行。比如……谁录过自己走路的声音?或者敲饭盒的节奏?”

“我存过一段。”娜娜说,“C区管道共振频率采样时,记录到工人用扳手敲击支架打出的节拍,持续四分三十六秒,具备基本旋律结构。”

“播出来。”陈浩说,“就放在这儿,标题叫‘饭前奏鸣曲’。谁觉得好听,可以接一段。下一个人用勺子敲碗也行。不用多高级,只要是真的。”

卡尔摸了摸工具箱侧面。“我可以腾出一个旧录音模块,固定在维修通道口。想说话的,路过就能录。每天选一段放展区。”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“别搞评选。”陈浩摆手,“随机播。公平点,谁来都一样。也不评分,不点赞,就让它存在。”

苏珊看向留言区那片密密麻麻的便签。“我们可以做个‘漂流本’。放一本硬壳册子,谁都能翻,谁都能写。写完不交上来,直接留在展区,过段时间收走复印,原件还给人。”

“复印机上次卡纸到现在没修。”卡尔提醒。

“那就手抄。”陈浩站起来,“一人抄一页,当值班任务分下去。顺便练字。咱们基地文化水平不能光靠机器人撑着。”

娜娜光学模块微闪。“已生成基础执行框架:参与式文化节点建议设立四处,分别为声音角、涂鸦墙、漂流册、即兴表演区。初步物料清单共三十九项,其中可替代材料二十一类。”

“听着像要搞大工程。”苏珊苦笑,“可我们人少,时间碎,真能推得动?”

“不动才真要命。”陈浩拍了下讲台,“你以为文化是大事?它是无数小事堆出来的。我们怕麻烦,嫌费劲,最后就只剩一场展览,几段视频,一堆没人认领的画。然后下次开会,还得说‘上次反响不错’,其实谁都明白——热闹完了,啥也没留下。”

没人接话。

展区另一头,一个孩子正踮脚往涂鸦墙上贴自己的画,胶带不够长,纸角翘了起来。他回头看了看,没人注意,干脆用手按住,等了几秒才松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