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扫描进系统,合成一张大幅海报,配语音讲解脚本,存进便携播放器。
“到时候放一遍,谁听不懂算我输。”他说。
---
第二天上午,交接区搭了个简易展台。几张桌子,一台播放器,三台犁具摆在前方,阳光照在金属刃口上,反着光。
陆续有工人过来瞧热闹。
“这是干啥?”一个年轻小伙问。
“新品试用会。”陈浩递过去一张传单,“看看新家伙。”
那人接过,看了两眼,笑了:“哟,还有漫画?”
“重点都画上了。”他说,“你爸那辈用牛拉,咱们用手推,都不如这个省劲。”
旁边一位老农抱着胳膊,蹲在田埂上抽烟:“我这老犁用了三十年,年年种麦子,也没见减产。”
“您这精神可嘉。”陈浩不恼,“但三十年前一亩地产三百斤,现在目标是八百斤,光靠精神可不够。”
有人笑出声。
老农哼了一声:“你们年轻人就爱折腾,改来改去,最后还不是得靠土地吃饭?”
“饭是土地给的。”陈浩弯腰提起一台犁具,“但工具决定你能吃几碗。”
他把犁推到一块硬土前:“谁愿意试试?不用牛,也不用机器,就人推,感受一下轻重。”
两个年轻工人对视一眼,走上来一人扶一边。
“往前走就行。”他说,“别用力,让它自己吃土。”
两人推着往前走了十米,突然停下。
“这么轻?”其中一个惊讶,“我刚才都没使劲。”
“转向也顺。”另一个转了个小圈,“不像老犁,拐弯得喊口号。”
娜娜按下播放键,视频开始演示:旧犁耕作时牛喘气冒汗,进度缓慢;新犁由单人操作,线条笔直,翻土均匀。
她又拿出一块旧犁铧和一块新的,用钢锉分别刮了几下。
旧的刃口立刻卷边,新的纹丝不动。
“材质不同。”她说,“抗磨损能力提升三倍以上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人群安静了几秒。
“听着是不错。”之前抽烟的老农站起来,“可万一坏了咋办?零件配不上,不得闲着?”
“问题问得好。”陈浩拍拍机身,“所有改动我都记了档,哪个部件动过、为啥动、改成什么样,全在册。以后维修按图索骥,不怕找不到路子。”
“那你这玩意儿贵不贵?”又有人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