卡尔的手指还停在波形图的某个温度阈值上,嘴唇微动,像是要说什么。
陈浩看着他。
“那个电容。”卡尔开口,“上次炸的那块,是不是也是这个批次?”
苏珊抬头:“查过,不是。”
“但参数接近。”卡尔把纸往前推了推,“老化曲线有点像。”
娜娜的指示灯轻轻闪了一下:“已比对历史数据,同类型号中七成以上存在相似衰减趋势。建议后续替换时优先排查该系列。”
“行。”陈浩站起身,活动肩膀,“先把眼前这一关过了再说。”
他走到主控台前,屏幕上的进度条还在缓慢爬升,第二批元件测试即将完成。绿色区域比之前更宽了些,红色标记已经清空。他看了眼时间,距离上次实验失败过去不到十二小时。
“准备再试一次。”他说。
没人反对。
娜娜的机械臂从主机端口收回,转而接入信号调制模块。她调出新的参数配置表,逐项核对:“天线增益调整至+3.2dB,调制方式切换为QPSK自适应模式,供电负载分配策略更新。”
“确认。”苏珊在副操作位输入指令,“新算法加载完毕。”
卡尔检查天线阵列物理连接,拧紧两颗松动的螺丝。“角度微调完成,方位偏差小于0.5度。”
“好。”陈浩按下倒计时启动键,“三十秒后开始。”
实验室安静下来。
数字从30跳到1的过程中,四个人都没说话。
0。
系统运行灯亮起,信号发射器开始工作。
主控屏上,波形图平稳上升,没有立刻出现误码率跳变。第一秒过去,电压稳定,电流正常。第五秒,传输速率达到峰值,解码器同步成功。
“有反应了。”苏珊盯着接收端状态栏,“信号锁定,未触发重传机制。”
第十秒,娜娜调出三维热力图:“覆盖范围正在扩展,当前半径4.1公里,信号强度+68dBm。”
“比上次强。”卡尔凑近看,“至少翻了一倍。”
陈浩没接话,手指搭在桌沿,眼睛盯着屏幕右下角的时间数字。他知道真正的问题不在开头,在后面。
二十秒。
主控屏突然闪了一下。
误码率曲线猛然上扬,从0.01%跳到0.3%,持续时间不到一秒。
“来了。”苏珊声音抬高。
陈浩没动。
娜娜已经调取底层日志:“外部电磁扰动,频率915MHz,持续0.7秒,来源为西北方高压线弧光放电。”
“屏蔽补偿协议启动。”她的机械臂快速操作,“启用备用滤波通道,功率回撤15%。”
苏珊同步比对三次测试记录:“波动幅度低于安全阈值,系统恢复时间0.4秒,比上次快十倍。”
“继续运行。”陈浩说。
没有人提出中断。
第二十五秒,电压微降现象再次出现,但下降斜率明显放缓。电池内阻增长被提前识别,娜娜的系统自动降低了非关键模块的供电优先级,避免负载累积。
第三十秒。
时间点到了。
屏幕上,波形图依旧平稳,没有崩塌,没有断连。
“扛住了。”卡尔低声说。
“不止。”苏珊指着数据流,“信号强度还在爬升,现在是+72dBm,覆盖半径5.8公里。”
“追加测试。”陈浩说,“延长运行时间到六十秒。”
“你不怕再出问题?”苏珊问。
“怕。”陈浩笑了笑,“但现在我们知道了哪里会喘,哪里能撑。不试试,怎么知道它到底能走多远。”
娜娜调整后台策略:“动态负载均衡已开启,每五秒重新评估一次各模块状态。”
第四十秒,信号覆盖突破七公里。
接收端反馈显示图像传输清晰,语音包完整率99.6%。
“这已经超设计目标了。”卡尔翻动手里的报告,“原计划是提升三倍,现在……”
“别算太快。”陈浩打断他,“还没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