容器打开的声音还在耳边回荡。
陈浩靠在主控室的椅子上,脚翘在桌角,盯着天花板发呆。他手里捏着一段录音笔,反复播放最后一声轻响——像是某种确认,又像一声叹息。
“你们听出来没?”他把音量调大,“这不像警报,也不像陷阱启动。倒像是……系统自检完成。”
苏珊站在投影屏前,正把量子晶片的数据导入分析模块。她没回头,只说:“你已经放了八遍了。”
卡尔蹲在能源核心旁边,手里拿着绝缘钳,额头全是汗。“要我说,它就是在笑。笑我们傻乎乎地搬了一堆东西回来,还不知道自己在碰什么。”
娜娜站在数据台中央,双眼泛起微弱蓝光,正在同步解析进度。她的声音平静得让人想打哈欠:“根据音频波形比对,该声响与‘任务达成反馈音’匹配度达百分之八十九。结论:遗迹系统认可本次取物行为。”
陈浩咧嘴一笑:“看吧,咱们不是小偷,是收快递的。”
没人接话。空气里还飘着那股从遗迹带回来的沉默——那种知道太多反而不敢动的感觉。
卡尔放下工具,抹了把脸:“可他们那么厉害,最后不也完蛋了?能造出这种能源,能存下整套文明记录,结果呢?人都没了,只剩机器守着空房子。”
苏珊转过身,手指点了点屏幕:“但他们留下了东西。不是武器,不是飞船,是警告。说明他们在最后时刻,还想告诉后来人点什么。”
“比如别活得像个程序。”陈浩拍了下桌子,站起来,“咱现在纠结这些干嘛?东西拿回来了,总不能放着发霉吧?要么用,要么扔,选一个。”
娜娜眼中的蓝光闪了一下:“建议立即启动双线研究。科技应用与文化解读同步进行,避免信息滞留导致决策延迟。”
“行。”陈浩一挥手,“先拆包。”
苏珊接入第一块量子晶片。投影瞬间展开,一张立体结构图浮现——层层叠叠的网状材料,节点不断自我重组。
“这是……建筑材料?”她皱眉。
“纳米级自修复墙体。”娜娜解读,“可在极端环境下自动填补裂缝,抗压强度为当前基地材料的五倍以上。适用范围:深海、真空、高温区。”
“也就是说,”陈浩摸着下巴,“咱们这破墙漏风的地方,以后能扛住海底地震了?”
“理论上可以。”娜娜说,“已有完整制造流程。所需原料七成可在本地采集。”
卡尔眼睛亮了:“那你等啥,赶紧造啊!我可不想哪天睡觉时被海水冲进嘴里。”
“问题在能源。”苏珊调出另一组数据,“这个核心输出太猛。直接接进电路,三秒内全站跳闸。”
“那就降压。”陈浩坐回去,“慢慢来,一口吃不成胖子。”
“我已经设计了一个缓冲方案。”苏珊打开新窗口,“用深海菌膜做导电层,模仿生物神经的电流调节方式。就像……给电线装个肺。”
“听着像扯淡。”卡尔嘀咕,“但万一真成了呢?”
“试试就知道。”陈浩站起来,“谁负责改线路?”
卡尔叹了口气:“每次都是我。”
两小时后,第一台净水机通上了古代能源。
水流出来的那一刻,所有人都围了过去。水柱清澈透明,在灯光下几乎反光。
苏珊接了一杯,送到检测仪前。几秒后,屏幕上跳出结果。
“纯度提升百分之四十。重金属、微生物全部归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