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先别想那么远。”苏珊提醒,“氧气还剩两小时,够不够返程还得算。”
陈浩看了看时间,又回头望向那片发光藤蔓。幽蓝的光映在岩壁上,像一片沉睡的星河。
“不能空手回去。”他说。
“你想多待?”卡尔紧张起来,“可超时不划算。”
“划算的事轮不到咱们做。”陈浩站起身,“通知过你们,这次任务优先级变了。这光比我们的灯耐用,还不要电。只要能种活,以后下水都不用背电池。”
“可现在天黑了。”卡尔嘀咕。
“所以我们得抓紧。”陈浩打开通讯频道,“所有人听令。扩大采样范围,不同深度各取一组,确保样本多样性。娜娜记录光照强度、温度、盐度、沉积物成分。苏珊负责封装,防止交叉污染。卡尔——你看着点后面,别让那些软体生物偷袭。”
“我又不是警卫犬。”卡尔小声抱怨,还是转身盯住了来路。
接下来的四十分钟,他们分头行动。陈浩在浅层挖,苏珊去坡底取深层样本,娜娜用无人机拍摄生长分布图。
第五组样本采集完毕时,苏珊忽然抬手示意。
“怎么了?”
她指了指不远处的一小片区域。那里的藤蔓颜色更深,光线略偏青,而且排列方式和其他地方不一样,像是被人刻意摆过。
“有人来过?”卡尔声音压低。
“不可能。”陈浩摇头,“这片区域没标记在任何地图上,连基地都不知道。”
“也许是自然形成的。”苏珊说。
“但形状太规整。”娜娜调近画面,“排列呈环形,直径约一点八米。中心点下方土壤密度异常。”
陈浩走过去,用铲子轻轻挖开表层。
下面埋着一块石头。表面平整,边缘有打磨痕迹,明显不是天然产物。
他把它翻过来。
背面刻着一道短横线。
很细,像是用尖锐物体划出来的。
“这谁干的?”卡尔咽了口唾沫。
没人回答。
陈浩盯着那条线看了很久。它不像符号,也不像记号,就只是一道划痕。但出现在这里,太不寻常。
“拍照存档。”他把石头放回原位,“别动它。”
“我们还要继续吗?”苏珊问。
“当然。”陈浩合上采集箱,“任务没完。”
他们完成了最后一轮记录。七份样本全部密封入库,数据同步上传至便携终端。
返程路线已经规划好。娜娜走在前面带路,其他人依次跟进。
游出三百米时,陈浩忽然停下。
他转身看向那片发光藤蔓。蓝光依旧静静亮着,在黑暗的海底铺开一片宁静。
他抬起手,隔着手套轻轻碰了碰面罩。
然后转回头,继续向前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