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8章 龙鳞麦穗粥,家国共此筵

“龙鳞”金汤豆腐羹,嫩白的豆腐上鳞片清晰,在金汤中若隐若现,撒着翠绿的葱花。

“凤爪”澄粉虾饺,晶莹剔透,栩栩如生。

红烧肉油亮诱人,肥而不腻。

清蒸鲈鱼肉质雪白,细嫩鲜美。

金黄的葱油鸡,皮脆肉嫩。

翠碧的蒜蓉菜心,清炒虾仁……

还有那几只作为“功臣”的烤鸭,被片得薄如蝉翼,整齐码放在青花瓷盘中,配着荷叶饼、葱丝、黄瓜条和甜面酱。

王老栓作为辈分最高的长者,颤巍巍地端起一个粗瓷酒碗,里面是林阳带来的陈年花雕。他清了清嗓子,布满皱纹的脸上是少有的郑重和感慨:

“今儿个,咱老王家和林家,添丁进口,小照晚抓周抓了个铁疙瘩,喊了句‘打坏坏’,好!有骨气!像咱老王家的人!” 他目光扫过桌上众人,最后落在秦老身上,“秦老头……也在,咱老少爷们儿,娘们儿孩子,能坐在这太平盛世的院子里,吃这顿热乎饭,不容易!那是多少好儿郎拿命换来的!是阳子、小白薇他们这些能人,拿心血拼出来的!咱得惜福!得更得往前奔!”

他举起酒碗,声音陡然拔高,带着老兵特有的粗粝和豪情:

“这头一碗酒,敬脚下的土!养活了咱祖祖辈辈!”

“第二碗,敬扛枪的!守住了咱的饭碗!”

“第三碗,敬阳子、小白薇这些点灯的!给咱照亮了路!”

“干了!”

“干!” 男人们都红着眼眶,端起酒碗,仰头一饮而尽!花雕的醇厚辛辣顺着喉咙滑下,点燃了胸中的豪情。女人们也端起茶杯、果汁杯,纷纷应和。气氛瞬间热烈起来。

秦老也端起了面前的酒杯(里面是林阳特意准备的温水),笑着对王老栓说:“老栓哥这话在理!土是根,枪是胆,灯是眼!缺一不可!” 他转向林阳和苏白薇,“小林,小白,你们是点灯人,也是护灯人。这担子重,但有老栓哥这样的根,有老王家庄这样的土,有千千万万颗向着你们的心,这灯,就灭不了!”

众人纷纷动筷。张桂兰的手艺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赞美。

“唔!这鸭子!绝了!皮酥肉嫩,果木香都入到骨头缝里了!” 王建国夹起一片烤鸭,裹上饼,塞得满嘴流油。

“大嫂,这‘龙鳞豆腐’怎么做的?教教我,回头给厂里食堂露一手!” 王援朝对着那碗豆腐羹赞不绝口。

王茂山则对那碗炖得酥烂油亮的红烧肉情有独钟,用筷子夹起一大块颤巍巍的五花肉,送进嘴里,眯着眼细细咀嚼,满脸享受:“嗯…这味儿…地道!比俺们村过年杀猪炖的还香!”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林小雨和王思思则对那晶莹剔透的“凤爪”虾饺和清甜可口的清蒸鲈鱼展开了“争夺”,笑声不断。

苏白薇细心地喂着怀里的林照晚,用小勺舀了点金汤豆腐羹,吹凉了送到女儿嘴边。小丫头吧嗒着小嘴,吃得津津有味。

赵铁军坐在王招娣身边,显得有些沉默寡言。他低着头,默默吃着碗里的菜,偶尔给王招娣夹一筷子。王招娣体贴地给他盛了碗鸡汤,低声说:“铁军,尝尝这个,三舅妈炖了一上午。” 赵铁军抬起头,看着未婚妻关切的眼神,又看看桌上其乐融融的景象,再看看对面林阳和苏白薇抱着孩子温馨的画面,眼中闪过一丝复杂,最终化为一声低低的叹息,埋头喝汤。锄奸行动的阴影,在他心头尚未完全散去。

秦老似乎注意到了赵铁军的情绪。他放下筷子,端起茶杯,看向赵铁军,语气平和却带着一种长者特有的力量:“小赵啊。”

赵铁军身体一僵,连忙放下碗筷,恭敬地应道:“秦老。”

“别紧张。” 秦老笑了笑,“听说你在农机站,帮着调试新到的‘东方红’播种机?干得不错。”

赵铁军愣了一下,没想到秦老会知道这个,有些受宠若惊:“是…是,秦老,刚调试好,准备下地。”

“好!脚踏泥土,心系稼穑,这才是正路!” 秦老点点头,目光扫过桌上热气腾腾的饭菜,“咱们这碗饭,这桌上的肉、菜、米,哪一样不是地里长出来的?哪一样离得开铁疙瘩(指农机)?锄奸是为了护根,自强是为了让根扎得更深,让苗长得更壮!过去的事,跌倒了,爬起来,把脚下的地种好,把该扛的责任扛起来!就是好样的!”

秦老的话,没有大道理,却像一剂良药,熨帖了赵铁军心中的郁结。他重重地点点头,眼中重新有了光:“谢谢秦老!我记住了!”

就在这时,王茂山放下筷子,看着桌上丰盛的菜肴,感慨地对秦老说:“秦老啊,您看这桌饭,鸡鸭鱼肉,白米细面,搁在俺们王家庄早年,那是地主老财过年也吃不上啊!那会儿,树皮草根都啃过……是研究出来的的好种子,是建国的厂子里造的拖拉机、抽水机,是科学家捣鼓的新化肥……才让咱庄稼人端稳了这碗饭!才让咱有底气在这院子里,给小凤凰办周岁宴!”

他浑浊的眼中闪烁着泪光:“俺们庄户人不懂啥大道理,就认一个死理:这碗饭,这太平日子,是地里长出来的,更是有人拿命、拿心血守出来的!是像阳子丫头这样的能人点灯照亮出来的!俺们王家庄的老老少少,心里都记着这份恩!都念着这份情!”

王茂山的话朴实无华,却像重锤敲在每个人心上。桌上的欢声笑语稍稍平息,一种深沉的家国情怀在无声流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