顾油匠有点犹豫:“我这小油坊,一天榨不了多少。”
“我帮您雇几个人搭把手,”老板说,“您教他们榨油,我来包装,保证按您的法子来,不掺假。”
丫蛋的爸爸在城里开饭馆,听说顾爷爷的油好,也回来订了一批,说要用这花生油做招牌菜,“保证客人吃了还想来”。
“以前总觉得榨油太累,不如开饭馆挣钱,”丫蛋爸爸看着顾油匠油亮的手,眼里有点湿润,“现在才知道,这油香里藏着咱庄稼人的实在,一点假都掺不得。”
顾油匠看着丫蛋爸爸用新榨的花生油炒的菜,香气飘满了油坊,说:“实在就是用心,花生得好,火候得到,榨得干净,油才香得踏实,就像咱过日子,一步一个脚印,才安稳。”
霜降时节,油坊的生意更忙了,家家户户都要榨点新油备着过冬。顾油匠教丫蛋辨认好花生:“饱满、红皮、咬着脆,这样的花生榨出的油才是顶好的。”
丫蛋点点头,看着油坊里流淌的金黄,觉得这油香像爷爷的笑容,暖烘烘的,能把日子都浸得香香的。
沂蒙山的风吹过花生峪,带着花生的醇厚和油香的暖甜,飘得很远。老油坊的石碾子依旧在转,顾油匠和乡亲们包油饼的身影,在油灯下拉得很长,像一首关于丰收的歌谣。而那些金黄的花生油,带着土地的馈赠和手艺人的心意,走进了千家万户的灶台,把一份质朴的醇香,留在了每一道家常菜里,久久不散。
您对这个关于老油坊和传统花生油压榨手艺的故事是否满意?若有需要调整的情节、细节或氛围,都可以告诉我,我会进行修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