触手即将触及核心的刹那,浮城爆发出比飞鹏城、玄龟城加起来还要耀眼的光芒。孔明在光芒中闭上眼,仿佛看到了刘备、关羽、张飞在向他招手,看到了赤壁的烽火,看到了五丈原的秋风吹拂着他的鹤氅。
"此生,足矣......"
第四节 长城魅影 万古迷局待揭晓
浮城自毁的白光,如一轮新的太阳,在星际间炸开。那光芒纯净而温暖,将浓稠的红雾撕开一道巨大的裂口,连归墟之门内的巨眼都因这光芒而微微眯起,触手暂时停滞了动作。
密墟九门之内,姜维率残余生民透过石门缝隙,望着那片吞噬一切的白光,无不痛哭失声。"丞相......"姜维跪倒在地,额头撞在冰冷的石地上,鲜血直流。他身后的士兵们,有的捶胸顿足,有的默默垂泪,密墟内一片哀恸。
不知过了多久,白光渐渐散去,红雾重新弥漫,却比之前稀薄了许多。归墟之门内的巨眼似乎受了重创,瞳孔中的猩红淡了几分,触手的动作也变得迟缓。石门缝隙中,隐约可见浮城的残骸在星空中漂浮,如一座破碎的墓碑。
"灾厄的力量减弱了......"一个老兵颤声道,眼中闪过一丝希望。姜维抹去眼泪,强撑着站起身:"丞相的牺牲没有白费!我们要活下去,找到克制灾厄的方法,完成丞相的遗愿!"
就在此时,密墟九门突然同时震动,门楣上的图腾发出金光,将石门上的灰尘震落。姜维抬头望去,只见正北方向的"开门"缓缓开启,门内并非黑暗,而是透出与归墟之门相似的红雾,只是雾中隐约有一道黑影横亘万里,如巨龙蛰伏。
"那是什么?"一个年轻士兵指着黑影,声音发颤。众人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,只见红雾中,那黑影的轮廓越来越清晰——那是一道残破的城墙,砖石斑驳,却仍能看出当年的宏伟。城墙之上,箭楼、垛口依稀可见,只是多数已坍塌,只剩下断壁残垣在红雾中若隐若现。
"是长城......"姜维失声惊呼,他曾在《史记》中见过对长城的记载:"秦筑长城,起临洮,至辽东,延袤万余里。"眼前这道城墙的轮廓,竟与古籍描绘分毫不差!更令他震惊的是,城墙砖石的纹路在金光的映照下,泛着与浮城"不可摧毁金属"相同的幽蓝光泽,能量检测仪靠近石门,指针疯狂跳动,显示出与浮城核心一致的波动频率。
"长城的砖石,竟与浮城金属同源?"一个随军史官喃喃道,翻看着手中的竹简,"《天工全书》有载:'归位者铸城,采地脉精金,混星砂为骨,其坚不可摧。'难道......长城是归位者所筑?"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姜维心中一动,想起孔明生前曾说过:"昆仑墟与归位者同源,密墟九门的图腾,或许藏着归位者的秘密。"他快步走到"开门"前,仔细观察门楣上的图腾——那图腾是一道蜿蜒的巨龙,龙头指向归墟之门的方向,龙尾则连接着一个模糊的山形符号,正是昆仑墟的标记!
"长城是昆仑墟的延伸!"姜维恍然大悟,"归位者与三祖联手,以昆仑墟为阵眼,以长城为锁链,共同封印了灾厄!浮城的金属,正是用筑城剩余的地脉精金所铸,所以才与长城砖石有相同的能量波动!"
就在此时,红雾中传来一阵沉闷的响声,长城的残垣突然震动起来,砖石缝隙中透出金光,竟暂时逼退了周围的红雾。归墟之门内的巨眼似乎感应到了什么,发出一声愤怒的咆哮,几只触手挣脱白光的束缚,直扑长城的方向。
"长城在抵抗灾厄!"姜维激动地喊道,"它还没有完全失去作用!"他望着那道在红雾中屹立不倒的城墙,仿佛看到了希望,"丞相说得对,昆仑墟一定有克制灾厄的方法!长城的尽头,就是昆仑墟!"
密墟内的生民们也看到了长城的异动,绝望的脸上重新燃起斗志。"随我冲出密墟,前往长城!"姜维拔出佩剑,剑尖直指"开门","为了丞相,为了苍生,我们必须找到昆仑墟!"
士兵们纷纷响应,举起武器,跟着姜维冲出"开门"。红雾扑面而来,带着刺鼻的腥气,却因长城的金光而无法靠近。众人沿着金光指引的方向,向着红雾深处的长城奔去,身影很快消失在迷雾中。
密墟九门缓缓关闭,只剩下门楣上的图腾仍在闪烁,仿佛在诉说着一个跨越万古的秘密:长城与浮城同源,归位者与三祖同谋,地球不是囚笼,而是战场——一场持续了万年的、关于守护与毁灭的战争,才刚刚揭开序幕。
归墟之门内,巨眼的瞳孔重新凝聚起猩红,触手在红雾中不安地扭动。它能感觉到,长城的金光背后,有一股熟悉的力量正在苏醒,那是三祖与归位者留下的最后希望。
而在长城的尽头,昆仑墟的轮廓在红雾中若隐若现,峰顶的三道金光直冲云霄,与归墟之门的能量遥相呼应,似在等待着什么。
姜维等人能否抵达长城?昆仑墟中藏着怎样的秘密?那股苏醒的力量,能否彻底终结灾厄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