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2章 魏国投降。

“拟……拟降书吧。”

三个字,仿佛耗尽了他一生的气力。

说完,他仿佛一摊烂泥,瘫软在王座之上。

殿中一片压抑的啜泣声响起,有悲愤,有屈辱。

当夜,魏国的降书便送出了大梁城。

次日,秦军果然停止了掘堤,并开始紧急加固已掘开的口岸,疏导水流,避免洪水真正失控。

大将王贲接受了魏王的投降。

又过一日,大梁城门缓缓打开。

魏王素车白马,口衔玉璧,带领着魏国宗室子弟和文武百官,袒露肩背,步履蹒跚地走出城门,向秦军投降。

曾经繁华的魏都,以最屈辱的方式,迎来了它的终结。

秦军开始有序入城接收,张贴安民告示,约束军纪,并未发生大规模屠戮。

王奔接过玉璧,淡淡的瞥了一眼魏王之后,便也不再说什么,径直的朝着云烟坊走去。

……

大多数百姓劫后余生,虽心怀恐惧与亡国之痛,却也暗自庆幸躲过了灭顶之灾。

但并非所有人都选择了屈服。

就在秦军主力忙于接管城池、清点府库、安抚民心之际,一些阴暗的角落里,仇恨的火焰并未熄灭。

以信陵君一些死忠旧部为核心,加上部分极端忠于魏国的宗室子弟和将领,他们早已对魏王失望透顶。

投降之时,他们并未出现在出降的队伍中,而是提前隐匿了起来。

“暴秦无道,水淹我都城,逼降我君王!此仇不共戴天!”

“魏国可以亡,但魏人的脊梁不能断!”

“纵然螳臂当车,也要让秦人付出代价!”

他们人数不多,却极为精锐且抱有死志。

利用对大梁城地下通道、隐秘据点的熟悉,他们如同幽灵般潜伏下来。

是夜,数处秦军临时存放粮草的营地突然起火,火势凶猛。

几名落单的秦军士卒在巡逻时被冷箭射杀;甚至有一支小队的秦军军官在饮酒时被混入酒肆的死士暴起刺杀……

破坏虽然规模不大,无法扭转大局,却像一根根毒刺,不断骚扰着刚刚接管城池的秦军,制造着恐慌和混乱。

仿佛在宣告,魏国的抵抗,并未随着王旗的降落而彻底终结。

玄翦行走在大梁街道上,冰冷的目光扫过那些焦黑的火场和街角隐约的血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