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瓜之所以叫打瓜,可能就是因为这玩意儿获取瓜子的时候,需要不断的拍打。
这个时候的办法也很简单,将瓜瓤直接剜下来,放在布袋子里,或者那种带着小孔的蒸布里面,包裹之后,随便拿个棒子在上面不断的拍打。
瓜瓤水分大,被这么一拍打,里面的瓜瓤就会拍的稀碎,水分通过布袋子的缝隙流出来,而里面,差不多就剩下瓜子了。
路远无轻重。
活多累死人。
这么多打瓜,魏大山和魏大根两人足足干了好几天,方才将瓜子全都过滤出来,而剩下的清洗晒干活计,就全都交给李晴和林秀梅去处理了。
魏大山和魏大根,还有别的力气活干。
收完打瓜,也差不多到了十月份,又到了一年一度收豆子和摘棉花的季节。
看着这么多粮食,魏大山和魏大根,也只能拿着镰刀,弯下腰来干活了。
没办法,北疆地广人稀。
纵使魏大山有钱,也无人可顾啊,不像其他地方,平均一个人也就一亩二分地,勤快点的体力充足的,收完自家的粮食,还能去其他地方,靠着帮人收粮食赚钱。
但北疆不行,每家每户自家的粮食都收不过来呢,哪里顾得上其他人家。
而在这个时候,外省的人又不方便进来,摘棉花的机器,也十分少见,想要粮食多,只能自力更生了。
等忙完这些,差不多就十月中旬了。
天气开始转凉,有的地方天空已经开始飘雪。
趁着小海子和鱼塘的水面冻得还不是那么厚,魏大山就将里面的鱼来了个清库存。
经过这一年多的发展,魏大山养的鱼,已经受到了各大饭店的认可,卖鱼根本不成问题。
不过光靠着这些饭店,可吃不下这么多鱼。
魏大山就让林秀峰抽空打听,竟然还真的联系上了县城的食品厂。
一听说魏大山就是那些饭店的鱼获供应方,食品厂的厂长二话不说,直接就派人开着车来,将魏大山家的鱼塘给包圆了。
很多人一说起北疆,感觉就是一望无际的沙漠和戈壁,哪怕是到了后世,听到北疆这边吃鱼,很多人都觉得奇怪。
实则不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