墨家密室的石门后,巨子展开的舆图在烛火中泛着暗哑的光泽。这卷用陨铁粉末绘制的绢帛边缘已经泛黄,但上面的朱砂标记依旧鲜艳,像凝固的血滴。姜绾凑近细看,舆图中央的 “通天柱” 被朱砂反复圈点,柱顶的螺旋符号与萧决胸口星图的核心图案分毫不差。
“传自大禹时期的孤本。” 巨子的指尖抚过舆图边缘的齿轮纹,那些由陨铁粉末组成的纹路突然亮起,在地面投射出与祭祀鼎相同的网格结构,“先祖说,得舆图者可知昆仑墟所在,然非共振者,纵知坐标亦不得其门。”
姜绾取出现代卫星地图的拓印版,将两者的昆仑山脉轮廓重叠。舆图上的河流走向与卫星图像完全吻合,只是在某个峡谷处,舆图多了一条隐秘的支流,支流的终点恰好是 “通天柱” 的坐标 —— 经纬度换算后,正是昆仑山 “地狱之门” 峡谷的中心,与现代探测到的异常磁场区完全重合。
“是被流沙掩盖的古河道。” 她用朱砂沿支流勾勒,线条突然与舆图上的齿轮纹咬合,形成一个完整的传动系统,“古人用河流作为天然的能量通道,引导地脉之气汇入通天柱。”
萧决的指尖落在 “通天柱” 的基座处,那里的陨铁粉末突然凹陷,浮现出一个微型的日晷。日晷的指针随烛火的晃动转动,最终指向舆图角落的星图 —— 那是 “天市垣” 的局部,与他伤口处蛊虫啃出的图案有着 90% 的相似度,只差 “斛” 星的位置。
“差一点。” 他将血滴在日晷中心,血液顺着齿轮纹蔓延,在星图上补全了 “斛” 星的标记。舆图突然发出震颤,所有的河流纹路都亮起红光,在地面组成与现代实验室相同的磁场线模型,异常磁场区的位置正对着 “通天柱” 的顶端。
墨家弟子递来一盏青铜灯,灯油中漂浮着几粒星砂。当姜绾将灯油滴在异常磁场区的标记上,舆图突然折叠,露出背面的夹层 —— 里面藏着一张更精细的剖面图,标注着通天柱内部的结构,每个楼层都对应着不同的星官,与三星堆神树的枝干层级完全一致。
“是天枢的内部地图。” 巨子指着剖面图的第七层,那里画着一个巨大的齿轮,齿牙与陨铁小球的齿轮完全匹配,“启动天枢需要转动这层齿轮,而钥匙,就是萧决的心脏频率。”
此时的现代实验室,林教授正将舆图的数据输入三维建模软件。屏幕上的昆仑山模型缓缓旋转,“地狱之门” 峡谷的立体结构逐渐清晰,峡谷两侧的岩壁分布着与舆图齿轮纹相同的凹槽,凹槽的间距与青铜密钥的长度完全吻合。
“是天然的锁孔。” 他放大峡谷的入口处,那里的岩石层呈现出规则的六边形,与祭祀鼎的底座形状相同,“沈彻的车队停在入口三公里外,他们的探测器正在扫描这些凹槽,显然也拿到了舆图的残卷。”
姜绾将古代线传来的剖面图与现代扫描数据叠加,发现通天柱的第七层对应着峡谷地下 73 米的位置 —— 这个深度的地磁场强度是地表的 17 倍,与参宿四的磁场强度存在精确的比例关系。
“是能量核心的位置。” 她调出地核磁场的数据,两者的波动周期完全同步,“通天柱其实是根天然的磁探杆,深入地核获取能量,就像现代的钻井平台抽取石油。”
屏幕上突然弹出磁场异常的预警。沈彻的车队正在向峡谷投放金属探测器,这些探测器的频率调整到与陨铁小球相同的波段,试图干扰地脉之气的流动。但奇怪的是,探测器一进入异常磁场区就失去信号,屏幕上只留下扭曲的齿轮纹。
“是舆图的防护机制。” 林教授将探测器的残骸模型与舆图齿轮纹对比,发现残骸的变形角度与齿轮的压力角完全一致,“古人早就预料到会有外来干扰,用磁场形成了齿轮状的屏障。”
古代线的密室中,舆图的红光突然闪烁。姜绾发现 “通天柱” 的标记正在移动,轨迹与现代实验室的磁场波动完全同步。她让萧决按剖面图的指示转动日晷,舆图上的齿轮纹立刻反向旋转,在地面投射出与现代屏障相同的防御阵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