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是宇宙的导航频率。” 林教授调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频谱图,432Hz 的位置存在一个明显的峰值,“这颗小球和神树,本质上是台宇宙导航仪,用宇宙本身的频率来校准路线。”
古代线的神树还在持续转动,地面投射的轨迹突然变得清晰,浮现出与现代探测器相同的航线修正点 —— 月球背面、木星引力场、柯伊伯带。萧决让弟子用朱砂沿轨迹勾勒,最终在庭院的地砖上形成一个巨大的螺旋符号,与祭祀鼎耳的刻痕完全一致。
“这些修正点,都是能量补给站。” 他指着月球背面的标记,“墨家典籍记载,‘月魄有精,可续舟行’,说的就是利用月球的能量为方舟补充动力。”
当神树的转动停止,第 7 根枝干的末端弹出一枚青铜片,上面刻着与小球齿轮相同的参数,旁边还有一行小字:“七转定乾坤”。萧决突然想起现代线传来的信息,小球的齿轮齿数正好是 17,1+7=8,对应着八卦中的 “乾” 卦,象征着天、宇宙、终极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“七转指的是齿轮转动七圈。” 他转动小球的齿轮,神树的枝干果然同步转动,每转一圈,地面的航线图就会更新一次,直到第七圈,航线的终点定格在昆仑墟的 “通天柱”,“终点是天枢,启动方舟的关键。”
现代实验室的姜绾看着屏幕上同步的第七圈转动,突然明白碳 - 14 测年的意义。公元前 1250 年,正是商王武丁时期,也是三星堆文明最鼎盛的时代。“他们在那个时候埋下了这颗小球,就是为了让三千年后的我们,在这个时间点激活神树,启动导航。”
她将小球的测年数据与参宿四的爆发周期比对,发现从公元前 1250 年到现在,恰好是参宿四的一个完整活动周期。“是时间的闭环。” 这个结论让她脊背发凉,“古人不仅知道参宿四会爆发,还精确计算了爆发的时间,用碳 - 14 的半衰期作为计时器。”
林教授突然在神树的木质年轮中发现异常。某些年轮的密度明显高于周围,形成与小球齿轮相同的纹路。当他用碳 - 14 测年,这些异常年轮的形成时间,恰好与小球的制造时间吻合,都是公元前 1250 年。
“是用星陨的能量改变了木材的生长。” 他将年轮的显微照片与太阳黑子的活动记录叠加,发现两者的波动规律完全一致,“神树不仅是青铜的,更是活的,用树木的生长记录太阳的活动,为导航提供能量参数。”
古代线的萧决将青铜片嵌入神树的凹槽,树顶的铜鸟突然展翅,发出清越的鸣叫。鸣声的频率与小球的共振频率相同,在庭院中形成一道能量波,将周围的青铜器皿全部吸附过来,在地面组成与现代实验室相同的星际航线图。
“是召唤。” 墨家弟子看着被吸附的器皿,其中一件战国时期的青铜剑,剑鞘上的星图与航线图的某个拐点完全重合,“这些青铜器都是导航系统的一部分,需要在神树的召唤下集合。”
萧决的指尖划过剑鞘的星图,突然感到一阵刺痛。他的血滴落在剑鞘上,星图突然亮起,在地面投射出与现代实验室相同的能量补给站坐标,每个坐标旁都标注着对应的祭品 —— 玉琮、青铜爵、人牲的血液,与《祀典》记载的祭祀清单完全一致。
“祭祀是为了给导航系统供能。” 他终于明白,那些看似残酷的人牲祭,其实是用人类的生命能量激活能量站,“古人用最原始的方式,为星际航行提供能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