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们将自己带来的、那点少得可怜的湿柴放在一边,郑重地将猴子们送来的干柴和野果收拾起来。王谦想了想,从怀里掏出最后一块用叶子包裹的、舍不得吃的烤山狸肉(昨晚猎到的,剩下不多),小心翼翼地掰成几小块,放在刚才猴子放果子的石头上。

“这个,给你们。”他对着树上的猴群,指了指石头上的肉块。

猴群骚动起来,好奇地张望着。小白毛猴子率先溜下来,警惕地嗅了嗅肉块,然后飞快地抓起一小块,塞进嘴里,咀嚼了几下,眼睛顿时亮了,发出欢快的叫声。其他猴子见状,也纷纷下来,分享着这顿对它们来说可能是新奇的美餐。

一种无声的、跨越物种的友谊和信任,在这雨后的山林里悄然建立。

王谦和二嘎子带着意外的收获回到岩架。当杜小荷和家人们看到那些相对干燥的引火物和一堆新鲜的野果时,都惊讶得说不出话来。

“这……这是哪来的?”杜勇军难以置信地问。

二嘎子激动地、语无伦次地把刚才的经历说了一遍,尤其强调了那只小白毛猴子的“壮举”。

“是那群猴子……是它们帮了我们!”二嘎子最后总结道,脸上满是不可思议的神情。

杜小荷拿起一个野果,仔细看了看,又闻了闻,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光:“是胭脂果和木梨子,都没毒,能吃。它们……它们真的记得我们,还在这个时候来帮我们……”

王建国感慨地长叹一声:“万物有灵啊!咱们在山里打猎,讲究不杀幼崽,不伤灵物,看来这海岛上也是一样的道理。你善待它们,它们就回报你。”

王念白更是兴奋地跳起来:“是小白毛!我知道!它最聪明了!它是我的好朋友!”

这突如其来的援助,仿佛一剂强心针,注入到每个疲惫不堪的人心中。希望,再次被点燃。

王谦立刻用猴子送来的干柴引火,很容易就将火堆重新烧旺,甚至比之前更旺。温暖的火焰驱散了岩架下最后一丝寒意,也烘烤着大家潮湿的衣物和心灵。

杜小荷将猴子送来的野果分给大家。胭脂果酸甜多汁,木梨子清脆爽口,虽然不能完全果腹,但富含的维生素和水分,对于经历了紧张和消耗的一家人来说,无疑是雪中送炭。小守山啃着甜甜的胭脂果,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。

更重要的是,猴子们送来的干柴,解决了燃眉之急,让他们可以安心地等待天气进一步好转,而不用冒着风险四处寻找燃料。

然而,危机并未完全解除。岩架毕竟不是久居之地,空间狭小,无法生火做饭(只能简单加热),也无法很好地储存物资。而且,到了傍晚,细雨虽然停了,但山林间的湿气更重,蚊虫也开始肆虐。

“咱们不能一直待在这里。”王谦看着外面渐渐暗下来的天色,沉声道,“得找个更稳妥的住处。原来的山洞渗水严重,怕是暂时不能回去了。”

李老大咳嗽了几声,说道:“这岛上,除了那个山洞,怕是不好找别的天然洞穴了。”

就在这时,那只小白毛猴子又出现了。它似乎吃饱了烤山狸肉,对人类的信任度大增,竟然大胆地溜达到了岩架边缘,冲着杜小荷和王念白“吱吱”叫唤,还不时地指向山林深处的某个方向。

杜小荷心中一动,尝试着问道:“小白毛,你是要带我们去什么地方吗?”

小白毛猴子似乎听懂了,用力地点了点小脑袋,然后转身就往林子里跑,跑了几步又回头看看,示意他们跟上。

“它……它这又是要干什么?”王晴惊讶地问。

王谦当机立断:“跟上它!它可能知道更好的地方!”经历了送食物和柴火的事情,他对这群猴子的灵性已经有了相当的信任。

于是,一家人再次收拾起所剩不多的行李,由王谦和二嘎子打头,杜小荷带着孩子和女眷居中,杜勇军和李老大断后,跟着那只小白毛猴子,再次踏上了路途。

猴群似乎也在暗中护送,它们在树冠间跳跃跟随,发出叽叽喳喳的声音,像是在引路,又像是在交流。

小主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