箭羽要三片,呈120度角粘贴,王晴认真地教导二嘎子,这样箭飞出去才会稳。

二嘎子负责制作陷阱。他在野兽经常出没的小路上挖陷坑,坑底插着削尖的竹签。又用藤蔓制作活套,伪装得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。

陷坑要挖在脚印密集的地方,二嘎子抹了把汗,还要在下风处,免得被嗅到人气。

三天后,狩猎组装备初具规模:两张弓、二十支箭、五个陷坑、十个活套。

第一次狩猎,王谦选择了相对安全的野兔。野兔肉嫩,皮毛还能做御寒衣物。

看这里,王谦蹲在一处草丛旁,兔子的脚印前掌小后掌大,跳跃时后脚印在前脚印前面。

他们循着脚印找到一个兔窝。王晴张弓搭箭,守在窝口,王谦和二嘎子则在周围布下活套。

等待是漫长的。烈日当空,林间闷热难耐。王晴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,但持弓的手稳如磐石。

突然,一只灰兔从窝里窜出。王晴的箭应声而出,精准地射中兔子的后腿。

中了!二嘎子兴奋地冲过去。

首战告捷,他们收获了两只野兔。虽然不多,但证明了自制武器的有效性。

与此同时,建造组的工作也在推进。杜勇军选择在山洞旁搭建木棚,这里地势高,不会被涨潮淹没。

立柱要埋深,杜勇军指挥着李老大和王冉,先挖三尺深的坑,把树干埋进去再填土夯实。

他们选用碗口粗的杉木做立柱,用藤蔓捆绑横梁。屋顶用宽大的棕榈叶铺设,既能防雨又能隔热。

王冉心细,特意在棚子四周挖了排水沟:万一下大雨,水可以从这里流走。

采集组的工作最为繁重。杜小荷带着杜妈妈和王念白,每天都要走遍全岛寻找食物。

这种蘑菇能吃,杜小荷指着一簇黄色的蘑菇,伞盖光滑,菌褶整齐。那种红色的有毒,千万别碰。

杜妈妈认识很多野菜:马齿苋焯水后凉拌,荠菜可以包饺子,蒲公英的嫩叶能做汤。

王念白也有任务——收集鸟蛋。小家伙眼尖,总能发现隐藏在草丛中的鸟窝。

娘,我又找到一窝!他举着几枚斑驳的鸟蛋,小脸兴奋得通红。

警戒组的工作看似轻松,实则责任重大。王建国每天都要巡视营地周围,检查陷阱和报警装置。小守山虽然还小,但也会学着爷爷的样子,拿着小木棍这里敲敲那里打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