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4章 渔利引争

黑水屯的人见闹出了事,也讪讪地散了。临走前,领头的汉子对王谦说:"兄弟,你是个厚道人。这事我们听你的。"

回到青松屯,王谦和于子明一直把刘长富送到家。刘家嫂子见丈夫这副模样,又惊又怕,赶紧烧热水给他擦身子。

"多亏了王兄弟,"刘家嫂子红着眼圈说,"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。"

刘长富裹着被子,脸色铁青,但眼神已经没那么敌对了:"今天...谢谢了。"

王谦摆摆手:"邻里邻居的,应该的。"他顿了顿,"刘大哥,关于小海子的事..."

"按你说的办吧,"刘长富叹了口气,"轮流打,公平。"

三天后,小海子上出现了一幅奇特的景象——三个屯子的渔民各占一片区域,井水不犯河水。王谦特意安排牙狗屯的人离青松屯远些,给刘长富留足面子。

中午休息时,刘长富竟然主动走了过来,递给王谦一壶烧酒:"暖暖身子。"

王谦接过酒壶,抿了一口,辣得直咧嘴。两人相视一笑,往日的恩怨似乎随着酒气消散了不少。

"听说你们在大泡子收获不错?"刘长富问。

王谦点点头:"鱼是多,就是远了点。"他犹豫了一下,"要不...咱们三个屯轮流去大泡子?那里鱼更多。"

刘长富眼睛一亮:"当真?"

"骗你干啥,"王谦笑了,"鱼是山神爷赐的,又不是谁家的。"

就这样,三个屯达成了协议:小海子三天一轮,大泡子五天一轮,互相监督,谁也不许多打。王谦还提议,每个屯出两个人组成"护渔队",防止外人偷捕。

消息传回牙狗屯,老赵乐得直拍大腿:"好小子!不但解决了争端,还扩大了渔场!"

七爷捋着胡子,满脸欣慰:"这才是当家人该有的胸襟。"

当晚,王家院子里又热闹起来。杜小荷用新捞的鱼做了全鱼宴——红烧鲤鱼、清蒸鲫鱼、鱼头豆腐汤...香得连老黑狗都趴在门口不肯走。

"嫂子这手艺,"于子明吃得满嘴流油,"比县里饭店都强!"

杜小荷笑着给众人添菜:"多吃点,明天还要干活呢。"

王谦特意请来了刘家嫂子和黑水屯的几位妇女,三个屯子的人围坐在一起,其乐融融。刘家嫂子拉着杜小荷的手说个不停,约好等孩子出生了要来帮忙。

夜深了,客人们陆续告辞。王谦和杜小荷站在院门口送客,望着远处月光下的雪山和近处炊烟袅袅的屯子,心中满是欣慰。

"谦哥,"杜小荷轻声说,"等孩子出生了,这世上又多了两个小渔民。"

王谦搂住妻子的肩膀:"嗯,教他们打猎,也教他们捕鱼,更要教他们做人。"

远处传来屯里老人哼唱的古调:

"二月里来冰未消,

三屯同心把鱼捞。

不争不抢讲规矩,

日子越过越有靠...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