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0章 喜上眉梢

"糊了就糊了,"王父大手一挥,"明天我再去月亮湖捞,管够!"

第二天天还没亮,王谦就起来了。他轻手轻脚地穿好衣服,生怕惊醒熟睡中的杜小荷。昨晚杜小荷吐了三次,折腾到后半夜才睡着,眼下还带着淡淡的青黑。

院子里,王父和于子明已经等着了。于子明肩上扛着冰穿子,一见王谦就挤眉弄眼:"谦哥,要当爹了,感觉咋样?"

王谦给了他一拳,但嘴角的笑意怎么也压不下去:"少贫嘴,今天多捞点鱼,给小荷补身子。"

刘玉兰从屋里出来,手里提着个布包:"给,刚烙的饼,趁热吃。"她转向王谦,"小荷还好吗?我娘说孕吐的时候喝点山楂水管用,我带了点来。"

王谦道了谢,将山楂干放在堂屋桌上,又往炕灶里添了把柴,确保杜小荷醒来时屋里是暖和的,这才跟着队伍出发。

月亮湖比上次来时更冷了,湖边的树枝上挂满了冰凌,在晨光中闪闪发光。冰层也更厚了,冰穿子凿下去只能留下个白印子。

"得使点劲儿,"王父往手心吐了口唾沫,"这冰少说有一尺厚。"

三人轮流凿冰,足足花了平时两倍的时间才打开第一个冰洞。老黑狗在冰面上跑来跑去,时不时停下来闻闻冰洞里的气味。

"今天得多下几网,"王父搓着冻僵的手,"儿媳妇有了身子,得多备点鱼干过冬。"

于子明一边往钩上穿蚯蚓一边说:"玉兰说了,回头她来帮小荷晒鱼干,她有经验。"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第一个冰洞刚下钩没多久,浮子就猛地沉了下去。王谦赶紧提竿,手感沉甸甸的,肯定是个大家伙。

"小心!别让它跑了!"王父放下冰穿子过来帮忙。

经过一番拉扯,一条足有七八斤重的大鲤鱼被提出了冰洞。鱼在冰面上拼命扑腾,银光闪闪的鳞片溅起无数水珠。

"好兆头!"于子明欢呼一声,"这一条就够嫂子吃两天了!"

一上午下来,收获比预想的还要好。除了鲤鱼,还捞到了几条珍贵的细鳞鱼和一条大鲶鱼。王父说鲶鱼炖豆腐最补身子,特意用柳条单独穿了,准备回去就做给杜小荷吃。

中午时分,三人在湖边生了堆火,烤着带来的贴饼子和咸鱼干。王父从怀里掏出个小酒壶,三人轮流抿一口驱寒。

"谦儿啊,"王父难得感性,"你娘怀你那会儿,我也天天往山里跑,就想着多弄点好吃的给她补身子。"

王谦想起母亲常说的故事:"听说您还打过一头鹿?"

"可不,"老爷子眼睛发亮,"那鹿茸给你娘泡酒喝,结果她嫌腥,全让我喝了,补得我鼻血直流!"

三人哈哈大笑,惊飞了湖边枯树上的一群麻雀。笑声中,王谦突然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,但也更有力量了。他要像父亲当年那样,撑起这个家,保护好妻儿。

下午的收获更加喜人。渔网拉上来时沉得几乎拽不动,里面挤满了大大小小的鱼。于子明乐得合不拢嘴:"这下别说冬天了,吃到开春都够了!"

太阳西斜时,三人收拾工具准备回屯。鱼获分成三担,王父和于子明各挑一担,王谦则背着最珍贵的细鳞鱼和那条大鲶鱼。

"慢点走,"王父叮嘱道,"冰上滑,别摔着了。"

回屯的路上,三人的脚步比来时轻快许多。扁担下的鱼获沉甸甸的,心里却是满满的喜悦。远处传来屯里孩子们唱的童谣:

"月亮湖,冰晶晶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