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车驶过松花江大桥时,杜小荷激动地指着窗外:"谦哥,快看!好大的河!"
阳光下,江面泛着粼粼波光,几艘驳船缓缓行驶。王谦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江河,不禁看呆了。
"哈尔滨快到了,"列车员走过车厢喊道,"下车的乘客做好准备!"
哈尔滨站比县城车站大了十倍不止。高高的穹顶上挂着巨大的吊灯,站台上人来人往,广播里播放着《太阳岛上》的旋律。
杜小荷紧紧抓着王谦的胳膊,生怕在人群中走散。出站口有工作人员检查介绍信,王谦赶紧掏出那张盖着红章的纸。
"牙狗屯来的?"工作人员扫了一眼,"住哪儿?"
王谦想起杜父给的地址:"道外区北头道街,利民旅社。"
"坐6路电车。"工作人员指了指站前广场。
广场上停着几辆蓝白相间的电车,车顶上连着两根"大辫子"。王谦和杜小荷学着别人的样子排队上车,售票员是个扎马尾辫的姑娘。
"两张,北头道街。"王谦递过一毛钱。
电车"叮叮当当"地开动了,穿行在哈尔滨的街道上。杜小荷贴着车窗,眼睛都不够用了——五六层高的楼房、穿着时髦的行人、商店橱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...这一切对小山村来的姑娘来说,简直像另一个世界。
"谦哥,你看那人!"杜小荷突然指着窗外一个穿喇叭裤、戴蛤蟆镜的年轻人,"裤子像不像喇叭花?"
王谦也看得眼花缭乱。1984年的哈尔滨,正是改革开放初期,各种新潮事物开始涌现。街上偶尔能看到烫着大波浪的女青年,还有拎着双卡录音机的小伙子。
利民旅社是一栋三层小楼,门口挂着"国营"的牌子。前台坐着个戴套袖的中年妇女,正打着毛衣。
"住店?介绍信。"
王谦赶紧递上证件。妇女看了看:"夫妻?结婚证。"
这下可难住了两人——农村办酒席就算结婚,哪有什么结婚证。王谦急中生智,从兜里掏出喜糖:"大姐,我们是屯里来的,刚办完喜事..."
妇女看了看喜糖,又打量了一下这对朴实的小夫妻,终于松口:"一天两块四,押金五块。"
王谦赶紧付钱,拿到了203房间的钥匙。房间很小,两张单人床,一个写字台,还有个搪瓷脸盆。但最让杜小荷惊喜的是——有电灯!
"真亮堂!"她反复拉拽灯绳,看着灯泡明灭,像个孩子似的兴奋。
王谦放下行李,从背后抱住她: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