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章 年上海于双戈持双枪劫银行,未婚妻伤心不已

现场发现有两枚54式手枪弹壳,弹壳上留有歹徒的指纹,女营业员朱亚娣已被歹徒枪击致死。

此案性质极其恶劣,歹徒持双枪抢劫,在历史上前所未闻。

虽然在80年代,合法搞到枪支并不是难事,但一下子持有两把制时手枪,并不简单。

歹徒的枪支到底从何而来?

现场的上海干警立即想起了最近的一轮船丢枪案。

11月13日,也就是银行抢劫案的前三天,公安局接到了一起报案。

在外滩摆渡的茂新号轮船上乘警的保险柜被人撬开,柜里2把54式手枪、1把64式手枪和近300发子弹悉数丢失。

根据现场勘查,歹徒事先躲藏在轮船上一个角落,一直等到所有人离去,才从容不迫地撬开了保险柜,实施盗窃。

有人会问,轮渡上也有枪?

那时,像这种大一点的轮渡,都配有乘警,毕竟是国际大都市,很多旅游的外国人也经常乘船,有乘警就有枪支。

不过,枪柜一般比较简易,实际上就是一个上了锁的抽屉。

因为那时枪支管理不像现在这么严格,很容易就可以办到一个合法的持枪证,像气枪在普通商店里都可以买到。

有的小孩子拿着气枪打鸟,打气球,还有的变态男子在夜晚,甚至用气枪狙击女人的屁股。

所以,当时乘警用简易的抽屉,来存放枪支是比较普遍的现象,这也给罪犯作案留下可乘之机。

经过比对,留在储蓄所的弹壳上的指纹没有比中警方档案中的指纹,说明歹徒没有案底,是第一次作案。

而对于现场弹壳和轮渡上丢失的子弹进行比对,是同一批子弹。

罪犯留在储蓄所的弹壳上的指纹,和轮渡现场留下的指纹,经过反复比对,正是同一人所留。

说明歹徒是经过事先精心预谋,盗取轮渡上乘警的枪支目的,就是为了抢钱。

由于上海市很少发生此类恶性持枪劫案,上海市领导极其重视,并责令公安局尽快破案,抓住凶手。

那么,破案首先得弄清楚这个歹徒到底是谁,来自哪里?

查访中,周边商户和刘强等目击者均表示从来没有见过此人,肯定不是住在附近。

不过,有人反映当时紧随持枪男子的那两名健壮男子,倒是有点印象。

一家小卖部的老汉说:其中一个小伙子有时来他店里买香烟,好像就住在附近不远,极可能是附近大学的人。

于是,侦查员立即调查这名出现在现场的男子。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民警先联系了上海外国语大学的院长,将数百名教职员工的照片集中,然后请见过小卖部的老汉和几个目击者进行现场辨认。

经过一个昼夜的识别,总于找到了这位健壮的男子。

这名男人是大学里面的体育教师,姓张,当时一进院长办公室就被两名刑警带上了手铐。

他一脸懵逼,大声喊道:“啥意思?我又没有犯法,为什么铐我?”

“你知道外面储蓄所的抢劫案吗?”刑警问。

“知道啊!我当时就在现场,我还追过那个人呢!”张老师说。

“请详细说说你在现场干什么,怎么追的?”刑警觉得这一点必须搞清楚。

”我和王老师中午出来买烟,正好听见两声枪响,有人可能以为是鞭炮声,但是我听得出来鞭炮声和枪声是不一样”。

“因为我上体院时,经常听见射击队打枪的声音。当时这两声枪响,立即吸引了我和王老师的注意,我俩就跑过来看,发生了什么,正好看见一个人持枪跑进了一个胡同。”

“后来呢?”

“里面巷子比较复杂,我们一会儿就不见他了,突然听见“砰”的一声枪响,估计那人看见有人跟着他,他又开了一枪,我们吓的就往另外一个巷子跑,感觉跑迷路了,实际上正好跑进来那名男子跑的巷子,就相距10米左右。”

“你们看见那名男子了?”刑警问。

张老师:“看见了,我们跑了10几步,就看见了前面一个男子手里拎着两把枪,我们赶忙躲在电线杆后面,看见他跑远了,我们俩才从另外一条道跑回来了”。

后经过证实,这俩是学院的体育教师,只是路过好奇,目击者误将他俩当做同伙了。

【重要信息出现】

不过,刑警调查王老师时,他倒说出了一个情况,引起了侦查员的注意。

他说:“当听到枪声不久,这个持枪男子出来后,掏出一把钥匙,打算去开储蓄所门前那辆自行车,后来,他看见人多,立即放弃开锁,就独自跑到巷子里去了。”

难道歹徒是骑自行车来的?这一点,刑警很是疑惑,因为敢做此案的人肯定会想到尽快逃离现场,骑自行车作案,是不是有点太不可思议了?

不过怎么说,先查验一下,这车到底是不是歹徒的,后提取了自行车上的指纹,果然是案发现场的凶手所留,下一步重点以车找人。

自行车在80年代都实行打牌照号上路,主要是防止被盗,有据可查。

后经过牌照查找,发现这辆自行车登记的身份信息是一个老退休干部。

老干部说,这辆车是他儿子在骑。

于是,警察又找到其儿子,他儿子说他借给了一个哥们。

“你哥们叫什么名字?”警察觉得快接近目标了。

“于双戈。”这小子答道。

“他是干什么的,现在在哪?”刑警接着问道。

老干部的儿子问道:“怎么啦?他出什么事了吗?他可是很讲义气的哥们。”

这个小伙子感觉是不是于双戈了什么事,所以先问清楚真要是有事,那把地址告诉警察,让警察给抓了去,是不是太不够意思。

“现在你别扯远了,他现在是重大犯罪嫌疑人,如果你想和他一起进去,那就别说。”

“他是个汽车售票员,曾经做过一段时间海运公安局的乘警,现住在虹大案追踪系列:镇老街。”

“乘警?”刑警顿时兴奋起来起来,对上了号了。

在先前警察曾分析过:凶手偷走了轮船上的乘警室里面3支手枪作案,显然对环境是很熟悉的,而于双戈在轮船上有当过乘警的经历,显然符合歹徒身份的推理。

警方立即调阅了于双戈的档案。

于双戈,时年24岁,1963年生人,因其伯父不能生育,其父在他2岁时将其过继给伯父,读完了高中,成了海运公安局的一名乘警,在荣新号等轮船上工作,表现还不错。

后来因为年纪轻轻就染上赌博的恶习,而且利用乘警的职业便利,曾走私过香烟,后被调离了警察队伍,发配到上海市公交公司75路车队当了一名售票员。

80年代警察可是相当荣耀的职业,走到哪就有人和你打招呼,倍有面子,可一个售票员就是个被人瞧不起的烂活。

而且在车上一站就是几个小时,在人群里挤来挤去,天天如此,社会地位也很低,一般售票员大多数是老太太干的。

你一个年轻人尤其有戴过大盖帽的经历,猛然下降到如此不堪的地步,在亲戚朋友面前怎么抹得开面子?显然,于双戈的内心极度失衡。

警察赶紧到于双戈所在的单位了解情况,据车站领导反映,这小子不安于当前的工作,没有耐心,整天和乘客扯皮,如果不是工作制度约束,估计经常和乘客在干架。

17日上午,5名刑警立即赶往虹镇去抓捕于双戈。

可令警察失望的是,于双戈根本不在家,现场从其卧室里搜查一支54式手枪和200多发子弹,而这支手枪正是轮船乘警丢失的三支手枪的一支。

小主,

据于双戈的养父说:“他做出这样的大案是我预料之中的,他这个人讲义气,他赌博借了朋友们一屁股债,只要他借,周围的好友们没有一个不借的。”

警察问:“他赌博欠了多少钱?”

“一万,他一个月一个月才70多元工资,何时才能还的起?他没有办法,朋友的钱不能赖,我估计也实在是走投无路,才冒着杀头的风险去抢银行,上次说他走私香烟,实际上是有个朋友求他带两条香烟,他宁愿去受处分,去当一名售票员,也要帮朋友完成那事。”老汉不停地说他儿子是一个讲义气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