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41章 一九九九大连迪厅枪杀案侦破纪实

(一) 凌晨枪声

1999年10月17日,凌晨3点55分。中国东北的海滨城市大连,秋夜的凉意正浓,绝大多数市民还沉浸在深沉的睡梦之中。

位于市中心青泥洼街二号、霓虹灯刚刚熄灭的“Number One”迪厅门前,短暂的喧嚣过后是散场时的冷清。

就在这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分,几声突兀、刺耳、迥异于车辆爆胎的枪声,猛然划破了寂静的空气。

一名中年男子应声倒地,左背部被散弹枪的钢珠撕裂,鲜血迅速在昂贵的西装面料上洇开,在他身下汇聚成一滩不规则且触目惊心的暗红色。

混乱中,有人将他抬上车,疾驰送往最近的医院。然而,一切都太晚了。子弹造成的创伤过于严重,尽管医生全力抢救,这名后来被证实姓毕、是一家酒楼经理的男子,最终还是因伤势过重宣告不治。

案发现场,除了那滩血迹、几只仓促间遗落的高跟鞋和空酒瓶,再无凶手留下的明显痕迹。最初的报警电话记录显得语无伦次:“……青年大桥……持枪杀人……送青泥洼桥派出所……” 线索,似乎从一开始就蒙上了一层迷雾。

(二) 迷雾重重

刑警大队的侦破小组立即兵分两路。一路赶往医院,试图查明死者身份和最后接触者;另一路则直奔“Number One”迪厅,进行现场勘查和走访。

在医院,警方确认了死者毕某的身份。他当晚曾与朋友在该迪厅消费,为人谨慎,社会关系并未显示出明显的仇杀动机。

一个关键人物浮出水面——那个将毕某送到医院的神秘人。然而,此人在完成“送达”任务后,便如同人间蒸发,消失在凌晨的街头,这条看似最直接的线索戛然而止。

与此同时,一个反常的细节引起了警方的注意:据医院保安和早期到达的医护人员反映,在运送伤者的车辆之后,紧跟着另一辆出租车。

这辆车在医院门口缓慢绕行了一圈,车窗紧闭,始终无人下车,随后便加速离开,行为十分鬼祟。这辆车是来干什么的?车上的人,与这起枪杀案有何关联?

在迪厅方面,调查也取得了进展。一位在门口负责车辆调度的保安孙某(化名)向警方描述了他听到枪声后的所见:

“我正低头捡东西,就听见‘砰’一声闷响,很脆,不像鞭炮……我赶紧站起来推门往外看,正好看见三、四个人,影影绰绰的,慌里慌张地钻进了门口等客的一辆出租车,车子马上就开走了。”

但当刑警追问这几人的体貌特征和具体细节时,孙某的言辞开始变得闪烁、含糊。他距离案发现场近在咫尺,按理说应该能看到更多,这种反常的态度,让经验丰富的刑警嗅到了一丝刻意隐瞒的味道。

(三) 柳暗花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