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83年11月13日深夜,天津火车站候车室外,一个普通的旅行包静静躺在台阶上。
谁也不会想到,里面装着92管炸药和雷管,还有精心设置的引爆装置。
更令人心惊的是,包里塞满了汽车零件和子弹——这分明是要最大限度地扩大爆炸的杀伤力!
值班民警的瞳孔骤然收缩,他立刻想起三年前北京站的那场悲剧:1980年10月29日,一个不得志的大龄青年用自制炸弹酿成惨剧。
此刻,同样的噩梦正要在这座特等车站重演,候车室里挤满了毫不知情的旅客。
“后退!全部后退!”民警一边疏散群众,一边冲向值班室。警讯如同惊雷,瞬间传遍天津铁路公安处和天津市公安局。
生死排爆
23时30分,天津市公安局刑侦一队队长刘英带着技侦干警火速抵达。
这位时年47岁的老刑警后来因积劳成疾于1988年牺牲,被追授“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”。
但此刻,他毫不犹豫地走向那个死亡包裹。
“疏散半径扩大到100米!”刘英的声音沉着冷静。
在确保群众安全后,他亲自将旅行包转移到站前广场的空旷地带。
冬夜的寒风中,他的额角却渗出汗珠——每一秒都可能是引爆的瞬间。经过细致检查,他成功拆除了引信,92管炸药成了哑巴。
就在刘英刚松一口气时,西北角方向传来震天巨响。
“不好!”刘英心头一紧,留下部分人员继续排查,带着主力往爆炸点狂奔。
14日0时20分,红桥分局的巡逻小组在天津站西北角发现一个形迹可疑的背包男子。
就在民警上前盘查时,男子突然引爆挎包内的炸药。
“轰——”
爆炸的火光映红了夜空,嫌疑人的身体被炸得四分五裂,一位民警当场牺牲,两人重伤倒地。
等刘英带人赶到时,现场只剩下弥漫的硝烟味和飞溅的血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