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39章 次列车血案:消失的上下铺

三、 转机:科技赋能与一枚指纹

漫长的两年七个月过去,专案组的足迹遍布全国30个省份,查阅的犯罪资料堆积如山,耗资70余万元,案件却始终没有突破性进展。

转机发生在2001年5月10日。公安部再次将此案列为督办案件,并将现场提取的关键痕迹物证下发至吉林市公安局。

此时,吉林市公安局刚投入150余万元购置了先进的刑事科学技术检测仪器。

犯罪情报资料科科长张捷和助手曹禹接过了沉甸甸的任务。他们连夜将全市数万份犯罪情报资料输入计算机进行海量比对。

屏幕上飞速滚动的数据,在某个深夜定格——7个人的信息与现场物证接近!

经过一轮轮精细的筛选、复核,最终,所有的指针都明确无误地指向了一个人:永吉县五里河镇五一村10社农民,梁世广。

四、 收网:采石场擒凶与柴河镇追影

5月11日,抓捕组直扑永吉县。调查显示,梁世广绰号“老五”,是个有名的“混混”,1996年因持刀伤人后在逃,被上网通缉。

他隐匿在吉林市,靠打零工和亲属接济为生。

上午10点30分,可靠情报传来:梁世广在船营区欢喜乡的远达采石厂干活!侦查员们驾驶一辆地方牌照的面包车,火速赶到。

采石场机器轰鸣,尘土飞扬。正在抡锤的梁世广察觉不对,扔下铁锤就想跑,但前后退路已被彻底封死,身后是悬崖,他颓然束手就擒。

审讯室里,梁世广起初还想以几年前歌厅伤人的小事搪塞。

直到审讯人员点出“火车”二字,他瞬间脸色惨白,心理防线彻底崩溃。“案子是我和张贵春干的,他是主谋。”

根据梁世广提供的模糊线索——张贵春曾留过一个电话号码——专案组在梁家一本破旧的通讯录上,找到了那个通往真相的数字。

顺藤摸瓜,目标锁定在磐石市取柴河镇的一处民宅。

当夜,联合抓捕组悄无声息地包围了那座院子。

深夜10点30分,乡村的寂静被几声犬吠打破。屋内的张贵春极为警觉,拉亮门灯向外窥视。

眼见人影闪动,他如惊弓之鸟般夺门而出,正好撞入埋伏的侦查员怀中。一番短暂的挣扎后,这个老练的惯犯被死死按在地上。

“是火车上的案子犯了……我知道早晚有今天。”他喃喃道,甚至不忘从兜里掏出30元钱,请求转交给女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