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们多次赴全国各地比对生物检材,却始终未能“比中”死者身份。直到2023年9月22日——距离案发整整二十二年后的同一天,刑事科学技术迎来关键突破。
“我们比中了一个人,应该是死者的亲属,两人存在血缘关系。”南京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刑科所技术员说。
警方通过生物信息比对,锁定一名叫许某某的男子,其母许某在2001年后便音讯全无。
进一步调查发现,许某的二代身份证照片竟是黑白的,且2005年后再无任何身份更新记录。“这个人非常可疑,极有可能就是我们要找的尸源。”南京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七大队副大队长说。
许某是南京人,早年丧夫,独自抚养儿子。其母回忆,2001年,女儿曾说“和朋友出去旅游”,之后便再未归家。案发后,警方曾找过许母,但她以“女儿没穿耳洞”“后来还收到过消息”为由,否认死者是许某。
直到民警再次采集许母的生物信息进行比对,才最终确认:湖中沉尸,正是许某。
---
真凶,早已在狱中。
确认死者身份后,警方从许母提供的一袋零散纸条、借条和名片中,找到了关键线索:许某失踪前的最后联系人,是一个叫邓某某的男子。
许某的闺蜜也向警方透露,许某曾在一次饭桌上说:“如果我出事了,肯定是小邓干的!”——这个小邓,正是邓某某。
所有线索指向同一人。而警方进一步调查发现,邓某某早在2006年就因杀害继母被判无期徒刑,正在狱中服刑。
“他因为财产问题和继母发生争执,在家中将人杀害,然后移尸埋尸,手段残忍,是有预谋的作案。”办案警官指出,两起案件具有相似性:都是熟人作案,都采取了毁尸灭迹的手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