警方远赴新疆调查,却因子弹数量庞大、年代久远,排查无果。
第三,划定嫌犯活动范围。语言专家对歹徒与司机的27字对话反复分析,从“木板儿”的发音锁定其为北京口音。
结合首发案件地点和337路公交线索,专案组将排查重点聚焦在石景山模式口一带,展开地毯式入户调查。
然而,尽管警方投入大量人力物力,嫌犯却如幽灵般消失。
民间传言愈演愈烈:有人说他能飞檐走壁,弹无虚发;有人说他专打手腕和腿,似有“侠盗”之风。
尽管传闻夸张,但歹徒的军事素养和反侦查能力确实超乎寻常。
专案组反复推演,逐步形成一种指向性推断:
案犯可能是复员军人;
可能是复员军人中的特种兵;
可能是特种兵中的特等射手;
甚至可能是上过战场的老兵……
这个逻辑链如同漩涡,将侦查方向紧紧缠绕。而真相,是否真的藏在这层层推理之后?
四起案件,同一支枪,同一名幽灵般的凶手。首都治安面临空前考验。(待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