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医的尸检报告揭示了更骇人的细节:死者面部、颈部、前胸及背部等共计十处位置,发现了明显的淡黄色电击烧伤痕迹。
以电击方式杀人,在当时极为罕见,此案堪称上海首例。而案发后未结账便神秘消失的同住东北男子“李义清”,自然成为了头号嫌疑人。
据旅馆服务员回忆,此人不胖不瘦、皮肤较黑、长方脸、留着板刷头,身高约1.70米。然而,他登记所用的“吉林省双阳镇中医院”介绍信,事后被证实纯属伪造。
静安分局立即成立专案组,王学仁是核心成员。
他们请来画家根据描述绘制了模拟画像,印制成数千份通缉令,发往上海各家旅馆进行排查,但一无所获。
与此同时,侦查员远赴吉林双阳镇核查,耗时45天,查遍了当地所有年龄相符的男性,最终仍是徒劳无功。
就在线索即将中断之际,公安部通报,浙江省嘉善县魏塘镇旅社发生类似案件!
一名叫冯守安的旅客在熟睡中遭电击,但因惊醒大叫,凶手仓皇翻墙跳河逃逸,冯守安幸免于难。
王学仁立即赶赴嘉善,当拿出模拟像时,冯守安如同电影《追捕》中的真由美一般肯定地指认:“就是他!”然而,后续排查的嫌疑人指纹均对不上。
此后,类似的电击案在江西上饶、九江等地接连发生,造成三死一伤的惨剧。
凶手作案手法如出一辙:选择旅馆合住房间,用电击头箍作案,劫取财物后使用化名(如“陈志伟”、“李明春”)登记并潜逃。
笔迹鉴定确认系同一人所为,但凶手身份成谜,侦查工作陷入僵局。
尽管1983年10月王学仁被调往公安院校任教,但他从未放下此案。他移交的案卷材料厚达二十多本,涉及全国三百多名嫌疑对象。
在校期间,他时常打电话回原单位询问进展,一有线索便请假参与调查。1990年,他终于调回刑侦总队,更加全身心地投入此案。
直至1995年春天退休,他的足迹已遍布全国27个省市,行程超过10万公里。退休后,他仍密切关注各类电击案报道,剪报贴满了笔记本,誓言不擒凶徒,死不瞑目。
转机出现在2012年4月18日。上海市局刑科所的指纹工程师刘志雄,运用先进的指纹比对系统,成功比中了31年前现场提取的一枚指纹——它与江西省一名有抢劫前科的案犯艾红光的指纹吻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