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4章 新项目预研

梅永打开电脑,播放出PPT,同时解释:“项目名称初步命名为智能医生,帮忙医生、病人、病人家属,诊断疾病,寻找专家、挂号、治疗、康复等,现在我们进入预研。”

邵俊杰担心地问:“需要多少技术人员?”

梅永道:“前期需要两名编程人员,两名大数据人员,两名西医,两名中医。包括我在内,九个人。”

蓝橙担心地问:“还有中医吗?”

梅永回答:“是,萧董的意见是,中医比西医更容易取得突破。”

朱彤问:“为什么?”

萧问剑介绍:“西医需要检查,需要做手术,中医只需要简单地望闻问切,这些人工智能更容易取代,追影取代望、闻、问,智能手表取代切。”

薛彻担心地问:“你这是中医的创新,还是在挖中医的祖坟?”

众人大笑。

萧问剑笑着解释:“现在社会上质疑中医的很多,全盘否定中医的人也不少,不完全是别人的偏见,中医自己过分保守,缺少进取精神,最新的中药是哪一年出来的?最新的中药处方是哪一年出来的?中医需要有自我革命的勇气,你不革自己的命,别人就会来革你的命。”

众人大笑鼓掌。

邓敏敏担心地问:“我们现在一分钱的收入都没有,这需要花很多费用吗?”

邱小青解释:“这九个人,除了梅博士和四名技术人员,其余都是关联医院抽调的,我正在协调。”

朱彤问:“什么时候出结论?”

梅永回答:“大致三个月,我们先将市场上现有的类似产品,调研一遍,再确认我们做不做,是自己从头开始做,还是收购后改良,需要多少费用。”

邓敏敏问:“借调人员的工作积极性,如何保证。”

萧问剑看着邱小青说:“邱小青和梅博士,制订一个方案,我的意见是,借调的四名医生,工资和社保在原来的单位支出,这个我来协调,奖金和年奖,在我们追影出。优秀的人员,我们可以调过来。”

朱彤问:“你都没有决定,是不是上马,调动过来干嘛?”

邱小青补充:“在决定是否上马之前,先不调动,我们给奖金和期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