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住手!”苏珩又惊又急,这金灯花是他悉心照料一年有余的心血,更是乡邻疗疾的依仗,怎能被这仙鸟轻易衔走?他不及细想,拔腿便追了上去。青鸟飞得虽快,却因金灯花带着泥土根茎,又蕴含着人间的烟火灵力,速度慢了几分,竟被苏珩紧紧跟在身后。
苏珩一路追着青鸟,出了青禾坞,越过云梦泽,不知跑了多少时日,脚下的草鞋磨破了数双,身上的衣衫也被荆棘划得破烂不堪,可他望着天际那抹翠绿的身影,心中的执念丝毫不减——他不仅要追回金灯花,更想知道这花的来历,若能习得育种之法,便能让更多人受益。
这日,苏珩追至一处名为“望霞岭”的地方。此地山势险峻,草木稀疏,山脚下住着一个小小的村落,村中百姓正因一场怪病苦不堪言。苏珩路过村口时,见几位村民正围着一个老妪哭泣,上前询问才知,村中近来流行一种“热淋”之症,患者皆小便灼热刺痛,尿色黄赤,甚者点滴难下,村中郎中束手无策,已有数人因病情加重而亡。
苏珩心中恻然,他虽追花心切,却见不得百姓受苦。正思忖间,忽闻头顶青鸟发出一声清脆的啼鸣,低头一看,竟是一枚金灯花的红萼从青鸟口中掉落,落在他的脚边。苏珩拾起红萼,那清苦的气息入鼻,他忽然想起,前日自己因追花赶路,口渴难耐,曾嚼过一枚金灯花的红萼,只觉一股清凉之意从咽喉直透下焦,小便也顺畅了许多。“莫非这金灯花不仅能清咽喉之热,还能利下焦之湿?”
苏珩当即决定暂留村中,一试金灯花的功效。他将那枚红萼捣烂,用温水调和,给一位病情较轻的患者服下,又取自己随身携带的干粮,与村民换了些陶罐,嘱咐村民上山采摘蒲公英、车前草等清热利湿的草药,与金灯花的红萼一同煎服。说来也奇,那患者服药不过一个时辰,便觉小便灼热之感减轻,能顺利排尿;连服三日,热淋之症竟全然痊愈。
消息传开,村中患者纷纷前来求药。可青鸟衔着金灯花,只是偶尔掉落一两枚红萼,根本不够村民使用。苏珩望着天际的青鸟,心中焦急,却也无可奈何。好在他发现,服用金灯花痊愈的患者,其尿液浇灌过的土地上,竟长出了几株细小的幼苗——正是金灯花的幼苗!原来金灯花的红子随尿液排出,遇土便生,这竟是它的育种之法!
苏珩大喜过望,连忙教村民收集痊愈患者的尿液,浇灌在村边的空地上,又悉心照料那些幼苗。不出半月,空地上便长出了一片金灯花的幼苗。村民们依照苏珩的方法,采摘红萼煎服,村中的热淋之症很快便得到了控制。
临行前,村民们为苏珩准备了干粮和草鞋,再三道谢。苏珩望着这片亲手培育的金灯花,心中感慨:这花虽为天界之物,却能在人间扎根,疗愈疾苦,想来花神若知晓,也不会怪罪吧。他辞别村民,继续朝着青鸟飞去的方向追去,只是此时他的心中,除了追回金灯花的执念,更多了一份将这本草之能传于世间的决心。
第三卷 风雨阻前路 本草惠众生
苏珩追着青鸟,一路向西而行,越过望霞岭,便进入了一片广袤的荒原。荒原之上,风沙肆虐,水源匮乏,白日烈日炎炎,夜晚寒风刺骨,可他心中念着金灯花,从未有过半分退缩。
这日,苏珩正顶着风沙前行,忽闻不远处传来阵阵呻吟声。他循声走去,只见沙丘之下,躺着一位奄奄一息的旅人。那旅人面色焦黄,嘴唇干裂,双手捂着小腹,痛苦不堪。苏珩上前探其脉搏,脉象细数而急,又询问旅人症状,得知其已三日未得畅快排尿,小腹坠胀难忍,想来是因荒原缺水,又受烈日炙烤,导致热毒郁结下焦,引发小便不通之症——这正是民间所说的“癃闭”急症。
苏珩心中一紧,这般急症若不及时救治,恐有性命之忧。他翻遍行囊,却发现随身携带的金灯花红萼早已用完。正当他焦急万分之时,忽瞥见不远处的沙砾中,竟长着几株瘦弱的金灯花——想来是青鸟飞过此处时,掉落的红子在此扎根生长,虽因风沙侵袭长得不甚繁茂,却也开着几朵小小的红萼。
苏珩大喜,连忙上前采摘红萼,又四处寻找水源,好不容易在一处沙丘背阴处找到一汪浑浊的积水。他将红萼洗净捣烂,用积水调成药汁,给旅人服下。又依照往日的经验,用手指按压旅人小腹,辅助其排尿。约莫过了一个时辰,旅人忽然腹中作响,随后便能顺利排尿,面色也渐渐恢复了红润。
小主,
旅人感激涕零,告知苏珩自己是西域商人,名叫阿古拉,因商队遭遇风沙失散,独自一人在此荒原中挣扎求生。阿古拉听闻苏珩竟是为了追回一株花而穿越荒原,心中敬佩不已,便将自己所知的行路经验尽数告知苏珩,还将随身携带的一枚水囊和一袋馕饼赠予他。
苏珩与阿古拉结伴同行数日,途中又遇到了几位因风沙迷路的旅人,其中不乏患有咽喉肿痛、小便不利之症者。苏珩便用沿途发现的金灯花为他们治疗,皆获奇效。阿古拉见金灯花竟有如此神效,便向苏珩请教其药性,苏珩将自己观察所得的“味苦性寒,能清热解毒、利尿通淋”的经验一一告知。阿古拉听得连连称奇,感叹道:“这般神草,若能传入西域,定能解救无数百姓。”苏珩闻言,心中一动——或许这金灯花的使命,本就是跨越山川,惠及更多众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