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代医家对于使用琥珀的经验方剂或典型方剂,使用心得经验

- 主治:小儿急慢惊风、痰涎壅盛。

- 炮制特色:琥珀水飞成极细粉,与胆南星等清热化痰药配伍,适合小儿娇嫩体质,避免粗粉刺激脾胃。

四、金元:学术争鸣,功效认知深化

1. 朱丹溪经验:

- 外用琥珀膏(琥珀、归须、川芎等):

- 主治:五发恶疮、痔漏、蛇咬伤。

- 配伍创新:琥珀生肌止血,配合蜂房、皂角等攻毒散结药,体现“外治消托补”的疡科原则。

- 理论突破:提出“琥珀利小便,以燥脾土有功”,认为琥珀通过健脾间接通利水道,纠正单纯利水之偏。

2. 张元素《珍珠囊》:明确琥珀“利小便,清肺”,将其归入“渗利药”范畴,强调其“上行而后下降”的特性。

五、明代:本草集成,炮制规范完善

1. 《本草纲目》琥珀散(琥珀、鳖甲、大黄等):

- 主治:妇人腹内恶血、症瘕积聚 。

- 配伍亮点:琥珀配大黄,峻下瘀血而不伤正;配鳖甲软坚散结,适合久瘀成症者。

- 炮制规范:李时珍详细记载“水飞法”制备琥珀极细粉,强调“忌火煅,煅则失效” 。

2. 《医学正传》琥珀定志丸(琥珀、远志、石菖蒲等):

- 主治:心气不足、痰浊扰心之失眠健忘。

- 配伍思路:琥珀安神定志,远志祛痰开窍,石菖蒲醒神益智,体现“化痰安神”的明代治法。

六、清代:瘀血学说鼎盛,应用进一步拓展

1. 《医林改错》通窍活血汤加减(琥珀、麝香、桃仁等):

- 主治:瘀血阻滞脑络之头痛、癫痫。

- 配伍创新:王清任在原方基础上加琥珀,利用其“散瘀破坚”之功,增强通窍活血之力,尤其适合乙脑后遗症等顽固瘀血证。

2. 《傅青主女科》琥珀散(琥珀、三棱、莪术等):

- 主治:妇人产后恶露不下、少腹疼痛。

- 配伍特点:琥珀配三棱、莪术破血逐瘀,配当归、川芎养血活血,体现“逐瘀不伤血”的妇科用药精髓。

3. 《外科证治全生集》琥珀犀角膏(琥珀、犀角、朱砂等)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