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海凝珀记:新石器的海魂私语(上卷)

奥拉夫把莉娅叫到自己的木屋时,夕阳正把松树林染成金红色。木屋里很简陋,地上铺着干燥的茅草,墙角堆着各种工具:磨尖的石器、穿了孔的兽骨、卷起来的兽皮,还有一个用黏土做的陶罐,里面插着几支干枯的松枝。

“莉娅,你愿意帮部落把松灵的泪,变成神能看见的礼物吗?”奥拉夫坐在茅草上,手里拿着那块海漂琥珀,身后的木窗漏进一缕夕阳,正好落在琥珀上,让它的金红色愈发透亮。莉娅用力点头,她早就想为部落做些重要的事——自从母亲去年冬天因病去世后,她总觉得自己该扛起更多责任。

奥拉夫从墙角拿出一块扁平的石英石,又递过来一张鞣制好的鹿皮:“先用鹿皮把琥珀表面的沙粒擦掉,要轻,像摸刚孵出的海鸟雏儿一样。”莉娅接过鹿皮,指尖触到鹿皮的软绒,又摸了摸琥珀的温滑,小心翼翼地擦了起来。鹿皮与琥珀摩擦,发出“沙沙”的轻响,像松针落在地上的声音。每擦一下,琥珀上的光泽就更亮一分,里面的气泡也愈发清晰,像悬浮在金红海洋里的星星。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擦了半个时辰,奥拉夫才让她停下。他拿起石英石,在琥珀的一侧轻轻打磨:“我们要把它磨成圆润的珠子,这样神才能握住它。”石英石的边缘很锋利,奥拉夫的动作却极慢,每一下都顺着琥珀的纹路走,生怕破坏了里面的“松灵”。莉娅蹲在一旁,看着琥珀慢慢变圆,碎屑落在茅草上,像撒了一把细小的金粉。“为什么要做成珠子?”她忍不住问。奥拉夫抬起头,眼里映着琥珀的光:“珠子是圆的,像太阳,像月亮,像我们部落的轮回——神会喜欢这样的圆满。”

接下来的三天,莉娅都跟着奥拉夫打磨琥珀。白天,他们在木屋里对着阳光工作,奥拉夫教她分辨琥珀的纹路,教她控制石英石的力道;晚上,他们坐在木屋外的火堆旁,奥拉夫给她讲部落的传说:很久很久以前,松树林里住着松灵,松灵为了保护部落,流下了眼泪,眼泪掉进海里,就变成了琥珀。“现在,海把松灵的泪送回来,是想告诉我们,今年的收成会很好。”奥拉夫说这话时,火堆的火苗正好舔了舔琥珀,让它泛着暖融融的光。

第四天清晨,第一枚琥珀珠终于成型。它有拇指盖大小,圆润光滑,在晨光里像一颗浓缩的小太阳。莉娅把它捧在掌心,忽然发现自己的指尖磨出了细细的茧,虎口也有些发酸,可看着这枚珠子,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。奥拉夫接过珠子,仔细看了看,又用指尖摸了摸边缘:“很好,接下来,我们要给它穿个孔,这样才能把它挂在祭台上。”他从陶罐里拿出一根磨尖的鱼骨——那是部落里最好的“钻子”,比石器更软,不会划伤琥珀。

莉娅看着奥拉夫握着鱼骨,一点点往琥珀里钻。鱼骨与琥珀摩擦,发出“嗡嗡”的轻响,细小的琥珀粉末落在他的手背上,像一层金霜。“要慢,要稳,”奥拉夫一边钻,一边说,“神不喜欢急躁的人。”阳光从木窗里照进来,落在他们身上,落在琥珀上,仿佛整个木屋都被裹进了一层金红的光里。莉娅忽然觉得,自己不是在打磨一块石头,是在和远古的松灵对话,是在为部落编织一个关于希望的梦。

第三卷·骨哨传讯:祭台的筹备与部落的期盼

部落要举办“海灵祭”的消息,是奥拉夫用骨哨传出去的。那天清晨,他站在部落最高的土坡上,吹响了那支用猛犸象牙做的骨哨——哨声悠长,像海浪的回声,穿过松树林,传到每一座木屋前。

莉娅正在帮邻居玛莎晾晒海鱼干,听见哨声,立刻放下手里的活,往土坡跑。土坡上已经聚了不少人,男人们背着石器,女人们提着藤篮,孩子们跟在后面,叽叽喳喳地问着。奥拉夫举起手里的琥珀珠,阳光透过珠子,在人群里投下一个小小的金红点:“海送来了松灵的泪,我们要举办海灵祭,感谢神的恩赐,祈求今年的渔获和收成。”

人群里立刻响起一阵欢呼。部落里的“海灵祭”每年都办,但从来没有用过“松灵的泪”做祭品。男人们开始去松树林里砍松枝,准备搭建祭台;女人们则去滩涂上捡贝壳,要把祭台的边缘围起来;孩子们最兴奋,跟在大人后面,捡着地上的松果和彩色的石子,想给祭台添点装饰。

莉娅被奥拉夫安排去打磨更多的琥珀珠。他从部落的储藏室里,找出了几枚之前被人捡到、却没当回事的海漂琥珀——有大有小,颜色也不一样,有的偏金,有的偏红,有的里面还裹着细小的松针。“这些都是松灵的泪,”奥拉夫把琥珀递给莉娅,“你要把它们都磨成珠子,串成一串,作为祭台上最神圣的祭品。”

莉娅把琥珀抱回自己的木屋,摆放在茅草上。最大的那块琥珀有鸡蛋大小,里面裹着一根完整的松针,像一条沉睡的小蛇;最小的那块只有指甲盖大,金得像蜂蜜,里面的气泡密密麻麻,像星星落进了蜜里。她拿出石英石和鹿皮,开始一个个打磨。白天不够,就借着篝火的光继续——篝火的光不像阳光那么亮,却更暖,照在琥珀上,能看见里面流动的光泽,像融化的金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