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苏小姐,日军明日就要进城了,博物院的文物必须今晚转移!”同事小陈匆匆跑来,语气急促,“院长让我们先把珍贵的小件文物装箱,送到安全地带。”苏曼卿点点头,将锦盒抱在怀中,快步走向库房——她知道,这块云纹石珀不仅是件文物,更藏着祖父的心血,绝不能落入外敌手中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库房里,苏曼卿找来一个深棕色的皮箱,在箱底铺了三层棉絮(她特意挑选的新弹棉絮,柔软且防震),然后小心翼翼地将装着石珀的锦盒放在棉絮上。她怕锦盒在运输中晃动,又取来几块丝绸,将锦盒四周填满,直到锦盒在箱中纹丝不动。“这样应该能护住你了。”她轻抚皮箱,仿佛在对石珀低语,眼中满是坚定。
当晚,苏曼卿带着皮箱,混在逃难的人群中出城。夜色深沉,路上不时传来枪炮声,她紧紧抱着皮箱,将其贴在胸口,仿佛这样就能给石珀多一分保护。有一次,一队士兵拦住去路,检查行李,苏曼卿的心提到了嗓子眼,她故意将皮箱放在不起眼的角落,先打开其他装着衣物的包袱,士兵见没什么值钱的东西,便挥手让她离开。待士兵走远,她才敢拿起皮箱,手心已被汗水浸湿。
一路辗转,苏曼卿带着皮箱经过芜湖、安庆,最终抵达重庆——这里是临时的文物存放点。当她将皮箱交给博物院的负责人时,双手因紧张和疲惫微微颤抖。负责人打开皮箱,取出锦盒,打开的瞬间,石珀表面的云纹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,没有丝毫损伤。“太好了!苏小姐,你护住了这件珍品!”负责人激动地说。
苏曼卿望着那块完好无损的云纹石珀,忽然红了眼眶——这一路的艰险、恐惧,在看到石珀安然无恙的那一刻,都化作了安心。她想起祖父曾说:“石珀致密,能经岁月打磨;文物有魂,需后人守护。”如今,她做到了。在战火纷飞的年代,这块石珀不仅是件文物,更成了一种象征——象征着文明的韧性,无论历经多少磨难,都能被好好守护,代代相传。
上卷结语
从宋斋里观察古蜂的虫珀,到明坊中雕刻松鹤的石珀;从清山畔指引寻药的草珀,到民国时躲避战火的云纹石珀——这藏着生灵的虫珀,蕴着温润的石珀,在时光里流转,被学者、匠人、采药人、守护者一一唤醒。它们或诉说远古生态,或承载匠人巧思,或指引现世求生,或象征文明韧性,每一块珀石,都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。下卷之中,这些跨越千年的珀石,又将在更多人的掌心,续写怎样的传奇?且听下回分解。
上卷赞诗
宋斋观珀辨古蜂,笔底春秋记岁浓。
明匠琢石刻松鹤,刀光映月显玲珑。
清山寻蕨凭珀引,药草救邻意万重。
民国护珍穿战火,箱底石魂守初衷。
虫藏岁月皆成趣,石蕴温润各不同。
千年珀语谁能解,且看人间识者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