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基础配伍:淫羊藿常与巴戟天、肉苁蓉组成“肾阳三补”,如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中的配伍,用于阳痿、精冷等症。
- 峻补命门:明代《景岳全书》“赞育丹”以淫羊藿配伍附子、肉桂、蛇床子,治疗重症肾阳虚导致的不育。
2. 祛风除湿的经典组合
- 痹证日久累肾:淫羊藿配威灵仙、独活(《类证治裁》),标本兼治肝肾不足与寒湿痹阻。
- 筋骨痿软:唐代《千金方》“仙灵脾酒”单用淫羊藿浸酒,或配伍杜仲、牛膝(如《圣惠方》淫羊藿散),治疗腰膝冷痛、屈伸不利。
3. 阴阳双调的创新应用
- 二仙汤(《中医方剂临床手册》):淫羊藿与仙茅温肾阳,知母、黄柏泻相火,当归养血调冲任,成为调理更年期综合征的经典方。
- 燮理阴阳法:后世医家将淫羊藿融入《伤寒论》柴胡桂枝汤,用于治疗寒热往来、阴阳失调之证,体现经方时方的融合。
三、炮制与配伍的历代革新
1. 炮制方法的演变
- 南北朝:《雷公炮炙论》首创羊脂炙法(淫羊藿与羊脂油按5:1比例炒制),可缓和燥性,增强温肾作用 。
- 生用与炙用差异:生品偏于祛风湿,炙品专于补肾阳,如《中国药典》明确区分“淫羊藿”与“炙淫羊藿”的功效侧重 。
2. 配伍规律的动态调整
- 早期:唐代以前多单味使用或简单配伍(如淫羊藿酒),侧重壮阳。
- 中期:宋代以后形成“补肾+祛邪”模式(如《圣惠方》淫羊藿散),或“温阳+滋阴”平衡(如二仙汤)。
- 现代:结合药理研究,淫羊藿常与丹参、川芎配伍改善微循环,或与骨碎补、熟地黄协同防治骨质疏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