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仅如此,李时珍还观察了不同季节采制的影响:春末采的叶,药性最润,适合治燥咳兼寒痹;夏采的叶,燥性稍显,适合单纯的寒痹;冬采的根,燥性最足,却也最能补阳,适合重症寒痹——这些细节,蜀北的牧人和山医虽有提及,但通过自己的种植验证,他更能准确把握“度”的差异。
有一天,蕲州的农书先生来访,看到李时珍的种植记录,感慨道:“李先生,您这是把‘农书’和‘医书’结合了啊!农书记载作物的土宜,医书记载草药的药性,您却通过种植,发现了土宜与药性的关联,这可是前人没做过的事!”李时珍点点头:“农书和医书本就相通,都是源于生活的实践。之前的本草典籍,只说淫羊藿‘生泰山山谷’‘生蜀北’,却没说土壤对药性的影响,我不过是补了这处空白罢了。”
第三卷 复杂病案:藿配破疑难
嘉靖四十四年的春,蕲州来了位特殊的病人——黄州府的张御史,年近六十,得了个怪病:既畏寒怕冷,膝盖痹痛,又常常口干盗汗,夜里失眠。他在黄州请了不少名医,有的说他阳虚,用了干姜、附子,结果燥得更厉害;有的说他阴虚,用了麦冬、玉竹,又觉得膝盖更冷,始终没能治好。
张御史听闻李时珍在蜀北考察淫羊藿颇有心得,便特意来蕲州求医。李时珍给张御史诊脉,脉息沉细却又带数,舌苔白腻中透着红——这是“阳虚夹阴虚”的复杂体质,比单纯的阳虚或阴虚更难治。他想起在蜀北周伯说的“产后寒痹配当归”的方子,又结合王元宝的案例,心里有了主意。
“大人的病,是‘寒痹在表,阴虚在里’,”李时珍对张御史说,“若单用淫羊藿治痹痛,会伤阴;若单用麦冬滋阴,又会助寒。得用‘温而不燥、滋而不腻’的配伍,才能两全。”他开的方子是:淫羊藿(冬根,蜀北产)二钱,麦冬三钱,当归二钱,生姜一钱,用淡米酒泡七日,每日服一小杯,同时用淫羊藿叶(春采)配桑寄生,煮水外敷膝盖。
张御史半信半疑地接过方子,问:“李先生,这方子既用了温性的淫羊藿、生姜,又用了滋阴的麦冬,不会相互抵消吗?”李时珍笑着解释:“大人放心,淫羊藿温肾驱寒,治您的痹痛;麦冬滋阴润燥,防淫羊藿助燥;当归补血活血,能让药气更好地走经络;生姜则能引药入膝,专攻痹痛。这就像蜀北的牧人赶羊,既要用鞭子(淫羊藿、生姜)赶,又要用草料(麦冬、当归)喂,才能让羊群(身体)听话。”
为了确保方子的安全,李时珍还特意写了封信,寄给蜀北的秦老栓和李老爹,询问他们是否遇到过类似的体质。半个月后,秦老栓回信说:“曾遇过牧人老冯,也是阳虚夹阴虚,用羊合叶配麦冬、当归,喝了一个月就好,李先生的方子没错!”
张御史按方子用药,三天后,膝盖的痹痛轻了些,口干也没加重;七天后,夜里能睡两个时辰,盗汗也少了;一个月后,他能不用拐杖走路,口干盗汗的毛病也基本消失。临走时,张御史给李时珍送了块御赐的墨,说:“李先生,您这方子不仅治好了我的病,更让我明白,治病如治国,需‘刚柔并济’,不能偏废。”
李时珍接过墨,心里满是欢喜——这个复杂的病案,不仅验证了蜀北民间配伍的有效性,更让他对“辨证用药”有了更深的理解:所谓辨证,不仅是辨单一的体质,更是辨体质间的相互关联;所谓配伍,也不仅是简单的“温配温”“滋配滋”,而是“温滋相济”,让草药的药性相互调和,既治表症,又护里症。他把这个病案详细记在笔记里,还加了段按语:“阳虚夹阴虚者,淫羊藿需减量,配麦冬、当归,温而不燥,滋而不腻,此乃蜀北民间经验与临床实践结合之效,补典籍辨证之缺。”
第四卷 本草定稿:藿智传千秋
嘉靖四十四年的秋,李时珍开始正式编纂《本草纲目》中“淫羊藿”的条目。他把从蜀北带回的笔记、病案,以及在蕲州的种植记录、临床实践,都汇总起来,逐字逐句地推敲。
条目开篇,他先纠正了之前典籍的偏差:“淫羊藿,一名羊合叶,生蜀北阴坡岩石缝、泰山山谷及蕲州沙质土中。蜀北产者,叶厚金斑浓,性温偏纯;蕲州产者,叶薄金斑淡,性温偏涩;泰山产者,介于二者之间。采制:春末采叶,夏采茎,冬采根,采时用手拔,忌铁刀,免伤药气。蒸晒可用桑柴火,若治阴虚者,可拌麦冬粉蒸,减其燥性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接着,他详细记载了淫羊藿的药性与辨证:“性温,味辛甘,归肝、肾经。主寒痹筋骨挛急、阴痿绝伤、益气力。然其性燥,阴虚火旺者忌服,若误服,以麦冬、玉竹、生地解之。阳虚者单用或配干姜、陈皮;阳虚夹阴虚者,配麦冬、当归;湿痹者配茯苓、紫苏;产后寒痹者配当归、生姜——皆民间实践所得,验之有效。”
最特别的是,他专门加了“以羊辨药”的条目:“蜀北牧人多以羊辨此药:公羊食之,若兴奋而不狂躁,药性平和,可正常用;若狂躁乱撞,药性偏燥,需减量或配滋阴药;母羊食之无明显反应,故不用母羊辨药。此法简而实用,可补医者经验之不足。”
为了让条目更完整,李时珍还特意写信给蜀北的秦老栓、李老爹,请他们补充细节。秦老栓回信说:“冬采根时,若遇雪后初晴,采得的根药性最足,因雪水能润其燥;若遇阴雨,需用桑柴火烘半干,再蒸晒。”李老爹则寄来了新的病案:“蜀北有小儿寒咳,用淫羊藿春叶配生姜、蜂蜜煮水,三日愈,此乃之前未提及,可补入。”
李时珍把这些新细节都加进条目里,还绘制了四幅图:淫羊藿的植株图(标注三枝九叶特征)、不同产地的对比图、采制流程图、辨证配伍图,让后人一看就懂。庞宪在一旁看着,感慨道:“师傅,这一条目,比之前任何一本本草都详细,里面全是民间的智慧和您的实践,真是‘源于生活,高于生活’啊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