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时,山下传来消息,有个林姑娘得了怪病:痹痛犯了半年,吃了不少驱寒药,却总头晕心慌,面色苍白。柳医者和青崖翁一起去看,林姑娘的脉细而弱,是血虚的征兆。“寒痹需温药,可她血虚,温药易耗血。”柳医者犯了难,“湖湘的淫羊藿性烈,加补血药也怕相冲。”
青崖翁却取了酒制拐子七,又加了当归、熟地。“秦巴的拐子七温而不燥,归肾经,肾能生血;当归补血,熟地滋阴,三药相使,温肾不耗血,补血不碍痹。”他把药煎好,林姑娘喝了三剂,头晕就轻了,痹痛也减了;喝到半月,面色竟红润了些。
柳医者捧着那碗药汁,忽然叹了口气:“文献记的是常法,山野藏的是活法。你们秦巴的拐子七,是用实践补了文献的缺啊。”他在《本草图经》的空白处,添了段小字:“秦巴有淫羊藿变种,名拐子七,叶背泛金,根如连珠,冬采深石隙者佳,酒制埋青石,佐柏叶或野菊,温肾通痹,兼能益血,非湖湘者可比——此乃民间实践之验,胜于纸上之记。”
青崖翁见了,只是笑:“不是胜,是互补。文献是前人的经验,民间是今人的实践,合在一起,才是完整的本草理。”
第三卷 松针黄酒:细处藏玄机(七情配伍·农书细节)
虎娃才五岁,却得了“小儿痹症”,右腿伸不直,一走路就跌跤,脚踝肿得像个小馒头。虎娃的娘带着他跑了不少地方,郎中都说“寒气入骨”,开的药太烈,虎娃喝了就吐,小脸黄得像秋后的草。
“去求青崖翁吧,他懂孩子的病。”有人劝道。虎娃的娘抱着孩子往云雾崖走,路上见药农们正晒松针,晒得半干的松针要分成三堆,一堆粗的,一堆细的,还有一堆带着松脂的。“这松针也分好坏?”她问。
“可不是嘛。”药农说,“先生说,炮制拐子七用的松针,得选当年的新针,晒到七成干,太干了锁不住香,太湿了会霉;粗针垫在底下,细针铺在上面,带松脂的得挑出去,不然会苦了药。”
到了草庐,青崖翁摸了摸虎娃的脚踝,孩子疼得直哭。“孩子的脾肺弱,太烈的药受不住。”他取了些刚炮制好的拐子七根,磨成细粉,又取了点陈酿黄酒——那酒是埋在松树下三年的,颜色像琥珀,闻着有股松香。“这酒是用秦巴的糯米酿的,埋松树下借松气,温性更柔,孩子能受住。”
他把药粉和黄酒调成糊状,敷在虎娃的脚踝上,再用晒干的细松针裹住,外面缠上棉布。“拐子七的辛麻性能通经,黄酒的温性能驱寒,松针的清性能护皮——这是‘外治’的法子,不经过脾胃,孩子不吐。”青崖翁叮嘱道,“每天换一次,换的时候用温松针水擦脚,能活血。”
虎娃敷了三天,脚踝就不肿了;敷到七天,能慢慢伸直腿;到了半月,竟能跟着药农的孩子跑着玩了。虎娃的娘拿着剩下的药粉,问青崖翁:“先生,这法子怎么书上没写?我翻了家里的农书,只说松针能当柴,没说能入药啊。”
青崖翁便领着她去了草庐后的柴房,里面堆着几本泛黄的旧册子,是前几辈药农传下来的“农药杂记”。他翻开一页,上面用炭笔写着:“松针性温,味甘,能祛风燥湿,敷痹痛效佳;陈酒埋松根,得木气,能引药入络。”
“这是老辈药农的‘口传笔记’。”青崖翁说,“农书记的是耕种,可秦巴的药农,把山里的草木都摸透了——松针能护药,柏叶能敛气,野菊能清燥,这些都是没写进文献的细节,却藏着七情配伍的理。”
他又取了些拐子七,和晒干的山楂一起炒。“山楂味酸,性温,归脾、胃经,能消食化积。”青崖翁说,“有些老人吃了拐子七,会觉得腹胀,加两颗山楂,既能助拐子七通经,又能消食,这是‘相须’;要是有人吃了拐子七上火,加片麦冬,麦冬的凉性能制拐子七的温,这是‘相使’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虎娃的娘把这些都记在本子上,回去后还教给了村里的妇人。后来,秦巴的药农们都知道了:拐子七配松针外敷治小儿痹症,配山楂内服助消化,配麦冬能降火——这些从“农药杂记”里挖出来的细节,成了秦巴人独有的用药秘诀。
第四卷 薪火相传:本草续新篇(口传系统化·传承不息)
青崖翁的背更驼了,走山路时得拄着根柏木拐杖,可他还是天天去寒崖下转,看着药农们采拐子七,教年轻的药农辨药:“叶背金斑密的,根就实;根须白而粗的,药力就足;要是根上长了霉点,再粗也不能要。”
村里的年轻人阿山,最肯学,每天都跟着青崖翁,把先生说的话都记在本子上,连“采拐子七要避开霜天,埋青石要选朝南的坡”这样的细节,都写得清清楚楚。“先生,您把这些都教给我,我以后也能像您一样,给人治病吗?”阿山问。
青崖翁摸了摸他的头,把那方青石板指给他看:“这石板陪了我二十年,埋过的拐子七,治好的人,数不清了。可它不是‘先生’,秦巴的山、秦巴的草木、秦巴的药农,才是真的‘先生’。我教你的,是老辈传下来的口传知识;你要学的,是在山里摸爬滚打,自己去验这些知识。”
那年秋天,山外来了个客商,得了急性痹痛,两条腿不能动,躺在客栈里直哼哼。阿山听说了,就背着药箱去了。他先给客商诊脉,脉弦紧而数,是风寒骤侵的征兆。“我用先生的法子,给您治。”阿山说。
他取了冬至采的拐子七根,用黄酒拌了,埋在青石板下阴干三日,然后煎成药汁,又加了点生姜——生姜味辛性温,能散寒解表,引拐子七的药力到经络。客商喝了一剂,腿就不那么疼了;喝了三剂,竟能站起来走两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