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着喝了十天,魏武的腿就能慢慢走路了,不用再拄着拐杖;喝了一个月,他居然能自己去山里捡柴了。有天,他特意采了些野蘑菇,送到阿山家,感激地说:“兄弟,真是太谢谢你了!这草就是我的救命草啊!我现在能走路了,以后再也不用乞讨了!”阿山笑着说:“不用谢我,要谢就谢这山里的草,是它有灵,能救人。”
魏武还把羊喜草的用法,告诉了其他有风湿的乡亲。山坳西边有个张老丈,腿疼了十年,听了魏武的话,也去采羊喜草煮水喝,还加了些独活——独活性温,味辛、苦,能祛下焦寒湿,和羊喜草同用,治痹痛的效果更好。喝了两个月,张老丈的腿就不疼了,还能去田里种庄稼。张老丈特意来谢魏武,魏武却说:“不是我厉害,是阿山兄弟心善,给了我草药,又教了我用法,这是好人有好报啊!”
小主,
从那以后,山坳里的人都知道了羊喜草的神奇:能治不孕,能治风湿,还能暖身子。大家都去向阳坡采草,却从不连根拔——阿山告诉他们,要留着根,来年才能再长,这是“取之有度,用之有节”,也是“天人合一”的道理:人要善待草木,草木才会善待人类。向阳坡上的羊喜草,长得越来越茂盛,三枝九叶的身影,在阳光下透着灵气,像在守护着山坳里的人们。
第四卷 归乡解惑传药识,口授心记续医缘
阿秀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,阿山看着妻子的模样,心里既欢喜又牵挂——他想带阿秀回李家村,让她能舒舒服服地生孩子,也想让那些曾经嘲笑他们的人,看看他们的孩子。可阿秀有些犹豫:“万一回去,婆婆还像以前一样对我怎么办?”阿山握着她的手说:“不会的,现在你怀了孩子,他们不会再欺负你了,要是他们敢,我就带你再回来,咱们在山里也能过日子。”
这年秋天,阿山赶着羊群,带着阿秀,回了李家村。刚到村口,就有人看见了他们,赶紧跑去告诉阿山的爹娘。阿山的爹娘跑出来,看见阿秀隆起的肚子,眼睛都直了,婆婆再也没有之前的刻薄,拉着阿秀的手,嘘寒问暖,把他们迎进了家。村里的人也围过来,七嘴八舌地问:“阿秀,你是怎么怀上的?是不是有什么秘方啊?”
阿山笑着把羊喜草的事说了,还从包袱里拿出一把晒干的草,给大家看:“就是这草,叫羊喜草,性温,能补身子,阿秀喝了它的水,就怀上了。还有魏武兄弟,腿疼得不能走,喝了这草的水,也好了。”大家都好奇地传看着羊喜草,有人问:“这草在哪里能采到?怎么用啊?”
阿山耐心地给大家讲:“这草要在向阳的坡地上采,春分后采嫩叶,夏至后采嫩枝,秋分后采根,冬天就把种子收起来,来年再种。煮水喝的时候,要是身子寒,就加几片生姜;要是腿疼,就加杜仲皮或独活;要是女子月经不调,就加当归——当归性温,味甘辛,能补血活血,和羊喜草一起用,能补气血、调月经。”他还特意提醒大家,有一种“紫茎草”,长得和羊喜草像,但是叶背是紫色的,断面的汁是黄色的,有毒,不能采,要仔细分辨。
村里有个叫王婶的妇人,结婚五年没怀孕,听了阿山的话,赶紧让丈夫去秦岭山里采羊喜草。她按照阿山说的,每天煮水喝,还加了当归,喝了三个月,就真的怀上了。王婶特意带着一篮子鸡蛋来谢阿山,说:“阿山,真是太谢谢你了!这草就是仙草啊!”阿山笑着说:“不是仙草,是咱们山里的宝贝,只要懂它的性子,就能用它治病。”
阿山还把羊喜草的用法,教给了村里的老郎中。老郎中懂些中医,听了阿山的话,连连点头:“这草性温,归肾、肝二经,能补肾阳、强筋骨、调冲任,治肾阳不足引起的不孕、痹痛、遗尿,都是对症的!之前我怎么就没发现呢?”老郎中还把阿山说的用法,记在了自己的药书里,虽然只是简单的几笔,却成了这味草最早的“文献记录”——而这记录,源于阿山夫妇的实践,源于山野间的口传心授,正是“实践先于文献”的最好证明。
这年冬天,阿秀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婴,阿山给孩子取名叫“念草”,意思是“感念羊喜草的恩情”。村里的人都来道贺,看着念草粉嫩的小脸,都忍不住说:“这孩子是羊喜草送来的,以后一定有福气!”阿山抱着念草,看着窗外的雪景,心里暖暖的——他知道,羊喜草不仅救了他的家,还会救更多的人,而他要做的,就是把这草的用法传下去,让这份来自山野的善意,在凡尘里一直延续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