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白金星假装请教:“小哥,我看你用这草治病很厉害,这草叫什么名字?有什么来历啊?”马林就把花瑶的故事讲了,说她如何偷仙药下凡,如何教大家种药用药,如何被天兵带走。他还拿出树皮笔记,说:“这是花瑶姑娘教我的,我都记在这里,以后要传给我的孩子,再传给乡亲们。”
太白金星听了,心里很感动。他回到天庭,把凡间的事一一禀报玉帝:“陛下,花瑶仙子虽私盗仙药,却非为己私,而是为救凡间百姓。如今九叶仙株在凡间扎根,治病救人无数,百姓们感念其德,还学着守护草木,传播药识,这正是‘天人合一’的善举啊!”
玉帝沉默了片刻,想起花瑶在百草园里细心照料草木的模样,又想起太白金星说的百姓疾苦,叹了口气:“朕当初罚她,是怕仙药滥用,伤了凡间秩序。如今看来,她的心意是好的,这九叶仙株,也确实能造福百姓。”他传旨,免了花瑶的天罚,让她化作长白山的灵雾,永远守护九叶仙株,也守护这片土地上的百姓。
消息传到长白山时,马林正在坡上采九叶仙的枝。突然,山间起了一阵淡绿色的雾,雾里传来花瑶的声音,温柔又清晰:“马林,乡亲们,我回来了。以后,我会陪着你们,陪着九叶仙株,看着你们安康顺遂。”乡亲们都跪下来,对着雾磕头,眼泪落下来,却带着笑容。马林望着雾,心里默念:“花瑶姑娘,谢谢你。我们会好好种药,好好治病,不辜负你的心意。”
小主,
从那以后,长白山的九叶仙株长得更旺了,无论旱涝,都能茁壮生长。有人说,在清晨的雾里,能看到一个穿素裙的姑娘,在坡上照料草药,那就是花瑶仙子。而马林,也成了远近闻名的“药先生”,邻县的人都来请他去教种药、教用药,他从不推辞,还把树皮笔记抄了很多份,送给大家。有人说要把他的经验写成书,马林摇摇头:“不用写在书上,记在心里,教给身边的人,比什么都强。”——他知道,这就是花瑶想要的“口传心授”,让知识像草木一样,在民间自然生长。
第八卷 薪火相传成药俗,长白灵韵永留存
几十年过去了,马林老了,头发白了,背也驼了,但他还是每天去坡上看九叶仙株,像守护自己的孩子一样。他的儿子马小树,从小跟着他学种药、学治病,已经能独当一面了。马林把树皮笔记交给小树,说:“这上面记着花瑶姑娘的话,记着九叶仙的性子,也记着乡亲们的病。你要好好学,好好传,别让它断了。”
马小树点点头,把笔记藏在贴身的衣袋里。他像父亲一样,教乡亲们种九叶仙,教他们鉴别真伪,教他们根据季节用药:春天采叶治痹痛,夏天采枝治咳喘,秋天采根治腰痛,冬天藏种待来年。他还把花瑶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,孩子们听得入迷,说长大了也要当“药先生”,守护九叶仙株。
临江村渐渐形成了一个习俗:每年春分,乡亲们都会去坡上祭拜花瑶仙子,摆上自己种的小米、采的野果,还有晒干的九叶仙叶。祭拜后,大家一起播种,一起松土,说说笑笑,像过节一样。通化村、柳河村的乡亲也会来,带着自己种的九叶仙籽,和临江村的人交换,说这样能让九叶仙株长得更壮——这是“草木相亲”,也是人心相亲。
有一年,朝廷的太医到长白山采药,听说了九叶仙株的事,就来临江村考察。马小树带着太医去坡上,讲九叶仙的性味归经,讲配伍方法,还讲了一个个治病的病案:“这药性温,味苦甘,归肾肝经,能补阳祛寒,治阳虚痹痛、宫寒不孕、遗尿咳喘,配干姜温肺,配杜仲强腰,配枸杞子阴阳双补……”太医听了,连连赞叹:“民间竟有如此好药!如此精深的药识!这比宫里的文献记载,还要鲜活实用啊!”
太医回去后,把九叶仙株的事写进了《本草拾遗》,还给它起了个新名字——“淫羊藿”,说“羊食之则淫,故得名”。但临江村的乡亲们,还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