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白仙草传:花猫仙子与九叶灵株(上卷)

花瑶点点头,从怀里掏出一片九叶仙株的干叶:“我这里有一味药,或许能治他们的病。你知道村里谁的病最重吗?我们先试试。”马林眼睛一亮,拉着她就往村里走:“李老栓!他的腿肿了快半年了,连炕都下不来,你要是能治好他,就是我们村的恩人!”

李老栓的家在村东头,一间低矮的土房,院子里堆着晒干的柴火。马林推开门,喊了一声:“李伯,我带了个懂草药的姑娘来给你看病!”屋里传来一阵咳嗽声,一个老人拄着拐杖,慢慢走了出来,他的左腿肿得比右腿粗一圈,裤腿都撑得鼓鼓的,脸色蜡黄,嘴唇发紫,一看就是阳气不足的模样。

花瑶让李老栓坐下,伸出手,轻轻按了按他的膝盖,问:“大爷,疼的时候是不是觉得膝盖发凉?下雨下雪天会更重?”李老栓点点头,声音沙哑:“是啊,夜里能疼醒,盖两床被子都觉得腿凉。”花瑶又看了看他的舌头,舌淡苔白,摸了摸他的脉,脉沉迟无力——这正是“肾阳亏虚,寒湿痹阻”的证型,九叶仙株正好对症。

她对马林说:“你去烧点水,我这药要煎汤喝。再找几片生姜,拍碎了一起放进去。”马林赶紧去忙活,花瑶把九叶仙株的干叶掰成小块,放在陶锅里。生姜性温,能温中止呕,还能引药入肾经,这是“七情配伍”里的“相使”——生姜能增强九叶仙株温阳祛寒的功效,让药劲更好地往筋骨里走。

药煎好后,颜色是深褐色的,散发着一股淡淡的药香。李老栓端着药碗,犹豫了一下——他喝了太多草药,怕又没用。花瑶说:“大爷,你先喝半碗,要是觉得身上暖了,再喝剩下的。”李老栓点点头,喝了半碗,没过多久,就说:“哎,身上真暖和了,膝盖也不那么疼了!”

连着喝了三剂药,李老栓的膝盖肿消了不少,能拄着拐杖到院子里晒太阳了;喝到第七剂,他居然能不用拐杖,慢慢走路了。村里的人听说了,都来李老栓家,围着花瑶,问她这是什么神药。花瑶指着窗外的山:“这药叫‘九叶仙’,性温,味苦甘,能补肾脏的阳气,祛骨头里的寒湿,以后我们在山里种上,大家就再也不用怕痹病了。”

马林看着花瑶,心里又敬佩又好奇:“姑娘,你怎么懂这么多?这药的性子、用法,你都知道得清清楚楚。”花瑶笑了笑:“我从小就跟着师傅学草药,师傅说,每种草药都有自己的性子,要顺着它的性子用,才能治好病。这九叶仙喜阳,以后我们要种在向阳的坡上,才能长得好。”马林点点头,把这话记在了心里——他知道,这是花瑶在教他,也是在把这药的用法,一点点传给村里的人。

第三卷 山乡授艺识灵草

自从治好李老栓的痹病后,花瑶就留在了临江村。马林把她安排在自己家隔壁的空房里,房后有个小院子,正好用来试种九叶仙株的种子。

春分刚过,土壤里的阳气正好,花瑶把带来的种子撒在院子里的向阳处,又盖了一层薄土,浇了点山泉水。她说:“这九叶仙跟着‘春生’的节气走,现在种下去,很快就能发芽。等夏天的时候,枝叶会长得很壮,那时候采枝;秋天的时候,根长得结实,能采根;冬天的时候,就把种子收起来,明年再种。”这正是“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”的自然道法——草木的生长跟着季节走,采药的时间也得跟着季节来,这样才能保留草药最足的灵气。

没过多久,院子里就冒出了嫩绿的芽尖,三枝一组,像小小的绿伞。花瑶带着村里的人去山里找合适的地块,她指着一片向阳的缓坡说:“这里阳光足,土壤松,排水也好,九叶仙种在这里,能长得壮。”她还教大家怎么识别九叶仙:“叶子是三枝九片,叶缘有锯齿,背面有绒毛,断了会流白汁,闻起来有股苦中回甘的味。要是看到叶子没有锯齿,或者流黄汁的,就不是九叶仙,不能采。”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村里的张婶,结婚三年都没怀上孩子,平时总觉得身上冷,手脚冰凉,马林给她用了当归、熟地,也没见好。她来找花瑶,红着脸说:“姑娘,你能不能也给我看看?我想有个孩子。”花瑶给张婶诊了脉,脉沉细无力,舌头淡白——这是“宫寒不孕”,也是肾阳不足的缘故。肾主生殖,肾阳不足,子宫就像没有阳光的地方,种子没法扎根。

花瑶说:“张婶,你别着急,我给你开个方子,你按方子喝,很快就会有好消息。”她让马林去山里采新鲜的九叶仙叶,再配上枸杞子。枸杞子性平,味甘,能滋补肝肾之阴,和九叶仙一起用,是“阴中求阳”——肾阳需要肾阴来滋养,就像火需要柴来烧,只有阴足了,阳才能更稳,这样既不会上火,又能更好地温煦子宫。

张婶按方子喝了一个月,身上就不那么冷了;喝到第三个月,她没来月事,找花瑶一看,果然是怀上了。张婶高兴得哭了,拉着花瑶的手说:“姑娘,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啊!”村里的妇人听说了,都来找花瑶,花瑶就教她们用九叶仙配不同的草药,治不同的病——比如月经不调的,配当归;白带多的,配白术。

村里还有个五岁的孩子,叫小石头,每天夜里都尿床,换了好几块尿布都不够。小石头的娘来找花瑶,说:“姑娘,孩子这样,以后长大了可怎么办啊?”花瑶看了看小石头,孩子脸色发白,精神不好,摸了摸他的脉,脉细弱——这是“肾阳不足,膀胱失约”,孩子的肾阳还没长好,不能管住膀胱里的水,所以才会尿床。

花瑶给小石头开了方子:九叶仙三钱,益智仁三钱,煮水喝。益智仁性温,味辛,能温肾固涩,让膀胱的“门”关紧些,不漏水。这两种药一起用,九叶仙补阳,益智仁固涩,正好对症。小石头喝了半个月,尿床的次数就少了;喝到一个月,再也不尿床了。小石头的娘特意做了个布老虎,送给花瑶,说:“姑娘,这布老虎给你,谢谢你治好我家石头。”

花瑶还教村里的人做九叶仙的药膳。比如用九叶仙炖羊肉,羊肉性温,能补气血,和九叶仙一起炖,既能温补肾阳,又能补气血,适合冬天吃;还有九叶仙煮鸡蛋,鸡蛋能补气血,做法简单,老人孩子都能吃。她还说:“这九叶仙虽然好,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用。要是有人经常上火,口干舌燥,大便干,就不能用,不然会火上浇油。”村里的人都记在心里,谁要是不舒服,就先找花瑶问问,再用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