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泽泻灵韵:纲目衍义》下卷

云梦泽深藏玉茎,

甘淡清灵蕴至精。

能将湿浊通三焦,

可引清气上九冥。

盐制入肾通水道,

酒炒循经散瘀凝。

纲目一语传千古,

渗湿还令土气生。

尾章

如今,济世堂的旧址已化作蕲州的中医药博物馆,展柜里陈列着当年的陶壶、药碾,还有一本泛黄的《泽畔药谈》。游客们驻足于泽泻的标本前,听讲解员说起那个湿热的夏天,说起李守真与李时珍的相遇,说起“土气得令,清气上行”的深意。

在现代中药房里,泽泻依然是常用的利水药,与茯苓、白术配伍,治水肿;与栀子、车前子同用,疗淋证;与葛根、苍术相合,化湿浊。老药师抓药时,总会对年轻的学徒说:“抓泽泻要留意,夏采的质重,冬藏的质轻,差一点,药效就不同——这都是老祖宗从地里摸出来的规矩。”

从明代的云梦泽到今天的药柜,泽泻的甘淡之味,依然在默默诉说:中医药的传承,是典籍与实践的对话,是古人与今人的接力,是永远向着自然学习的谦卑与智慧。就像泽泻始终扎根水泽,中医药也始终扎根在生活的泥土里,生生不息,历久弥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