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黄山白术祭》(下卷)

这些炮制法子,阿禾都教给村里的药农,还编了口诀:“米泔浸,去燥性;麸皮炒,助脾行;灶心埋,止泻灵;陈一年,性更平。”有药商来收白术,见云栖村的白术片断面温润,香气醇厚,比别处的药效好,便想偷学炮制法,阿禾却笑着说:“这法子得用心,米泔水要山泉水泡的米,麸皮得自家磨的麦,急不来。”

第七卷:文献拾遗,俗典相映

清代康熙年间,徽州府编纂《新安医籍》,编修周士涟听闻云栖村白术有名,特地前来考察。他在村里住了三月,看村民霜降祭山,观药农炮制白术,听阿禾的后人讲“白术报恩”的传说,更惊叹于那些未载于医典的“土验方”:

- 治妇人产后缺乳:白术炖猪蹄,加通草,“白术健脾生血,通草通络下乳,土能生金,血能化乳”;

- 治老人夜尿多:白术配益智仁,“白术固脾,益智仁缩尿,脾能制水,尿自收住”;

- 治小儿流涎:白术煎水,加少许冰糖,“脾健则涎自收,就像堤坝牢了,水不漫了”。

周士涟将这些验方与炮制法记入《黄山药录》,特别写道:“云栖白术,得土气最厚,其用在‘和’——和四时之运,和五脏之气,和炮制之法。村民‘取大留小,采补相济’之俗,实合‘天人合一’之理,虽未载于经,却胜似经义。”

这本书让云栖白术名声远扬,药商纷至沓来,但村民们守住了兰婆的规矩:只卖三年生以上的白术,每株售价必留“补种钱”,用这笔钱买种子、雇人养护药坡。有贪心的药商想包下整片坡,阿禾的后人指着山神石上的“土”字:“这坡是白术的家,也是我们的根,不卖。”

第八卷:结语·赞诗·祭礼永续

时光流转,云栖村的“霜降白术祭”从未中断。每年霜降日,村民们依旧用新米熬粥,摆上白术片,对着深山拜三拜,孩童们会唱着祖辈传下的歌谣:“白术白,黄土埋,霜降采,春又来;取一颗,补三栽,山神笑,福运开。”

如今,村里建起了白术合作社,用的还是老法子:顺四时种植,按古法炮制,保留着“采补平衡”的传统。科研人员来考察,发现云栖白术的挥发油含量比别处高,究其原因,除了独特的黄土,更在于那套“取之有度,用之有方”的养护法——就像兰婆说的,你敬它一尺,它还你一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