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黄山白术祭》(上卷)

“这……这可咋办?”一个汉子急得直跺脚,竹刀在石头上磕出火星。兰婆蹲下身,抚摸着干瘪的白术,断面的香气很淡,带着一股焦土的气息。“别急,”她沉吟道,“白术有灵,或许藏在更深处。”她让大家分散开来,在阳坡的乱石堆、石缝里仔细寻找。

挖了整整一个上午,十几个人才凑了小半篓白术,最大的也不过拇指粗。兰婆望着竹篓里可怜的收获,又看看身后跟着的几个面黄肌瘦的孩童——他们是跟着来想找野果的,此刻正有气无力地坐在石头上,嘴唇干裂起皮。她心中一酸,走到阳坡最高处,对着深山拜了三拜,声音沙哑却恳切:“山神在上,云栖村百姓遭此大旱,已到绝路。白术乃土之精,若肯赐我们一线生机,来年我们定当补种养护,取之有度,绝不辜负天地生养之恩!”

话音刚落,忽然一阵山风从谷中吹来,卷着细小的黄土,竟带着一丝凉意。风过处,坡下一堆半掩的乱石“哗啦”一声滚开,露出底下一片黑土地——与周围的焦土不同,这里的土竟带着湿润,密密麻麻长满了白术,叶片虽也带黄,根茎却肥白如昔,从土里探出头来,像一群挤在一起的胖娃娃。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“是山神显灵了!是白术肯救我们了!”有人惊呼起来,声音里带着哭腔。兰婆走上前,颤抖着挖出一株,断面雪白,朱砂点如繁星密布,一股温厚的香气扑鼻而来,直透眉心——这是白术最纯正的“甘温”之气,能醒脾助运,正是“土精”本味。

第三卷:白术救饥,甘温济世

兰婆连忙嘱咐众人:“大家轻手轻脚,用竹刀挖,不可用铁器伤了土气。记住,只采够今日充饥的量,大的留着,小的也留着,给它们留条活路。”村民们连连点头,谁也不敢贪心,小心翼翼地用竹刀刨开湿土,肥白的白术根茎露出,带着泥土的芬芳,让人看了就心生安稳。

回到村里,兰婆将白术分成两份:一份交给各家各户,“切片,和仅剩的杂粮一起煮粥,白术甘温,能当粮,还能治肚胀腹泻。”另一份,她留下煮药,“谁家有孩子拉肚子、大人吃不下饭的,来我这儿取药汤。”

村长家的小孙子,已经拉了三天肚子,稀便如水,小脸黄得像烧过的纸。兰婆取来晒干的白术片,加了几片生姜(温胃),一小把炒米(健脾),放在陶罐里慢慢熬。药香飘出来,带着淡淡的米香,孩子闻到,竟破天荒地咂了咂嘴。兰婆舀出药汤,放温了喂他,半碗下肚,孩子竟沉沉睡去,醒来后拉的便不再是稀水,傍晚时竟能吃下小半碗白术粥。

“这白术真是神了!”村长媳妇抹着眼泪,“又能填肚子,又能治病,比金子还金贵!”兰婆解释:“白术属中央土,入脾经,甘能补,温能燥。咱们现在脾胃像块焦土,白术就像春雨,能润土,还能让土生力气,把吃进去的东西化成气血。这腹泻,就是脾虚hold不住水了,白术帮脾站稳脚跟,水就不会乱蹿了。”

村里像村长小孙子这样的孩子还有几个,兰婆都一一送去白术药汤,或教他们家长煮白术粥。几日下来,腹泻的孩子渐渐好转,村民们脸上也有了点血色。更奇的是,那些喝白术粥的人,不像之前吃树皮那样腹胀难受,反而觉得肚子里暖暖的,有种踏实的饱腹感——这正是白术“健脾益气”的功效,能让虚弱的脾胃重新运转起来,把有限的食物消化吸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