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芪的性味归经,功效主治,作用特点

- 中气下陷证:如脱肛、子宫脱垂、胃下垂(气虚无力升举,脏器下垂);

- 气虚发热证:因气虚日久,清阳不升、阴火内生导致的低热(常伴乏力、自汗,不同于实热证)。

2. 固表止汗

能补肺气、固护卫表(“卫气”是保卫肌表的正气),主治气虚自汗:如白天不活动也频繁出汗,伴怕风、易感冒(因卫气虚弱,肌表不固,汗液外泄)。

3. 利水消肿

通过补脾气、益肺气,增强机体运化水湿的能力,主治气虚水肿:如肢体浮肿(以下肢为甚)、按之凹陷不易恢复,伴乏力、气短(因气虚无力推动水液代谢,水湿内停)。

4. 生津养血

补气可生血(“气能生血”),适用于气虚血少证:如面色苍白或萎黄、头晕乏力、心悸失眠(因气虚导致气血生化不足)。

5. 行滞通痹

补气能推动血行(“气能行血”),可缓解气虚血滞导致的痹痛,主治气虚痹证:如肢体关节疼痛、麻木、活动不利(多见于年老体弱或久病气虚者,因气血不足、血行不畅,筋脉失养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