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年霜降来得早,一场暴雪压垮了云家村的药窖。云樵冒雪上山寻新的藏药处,误打误撞闯进了传说中的悬瓮洞。洞内石笋如柱,钟乳石滴下的水珠落在石盆里,发出叮咚的脆响,洞壁上竟长满了恒山黄芪,根须盘在石缝里,像极了老人的胡须,金黄的花在幽暗处开得格外鲜亮。
"后生,来得正好。"黄衣仙子从石幔后走出,发髻上的黄花沾着水汽,"可知为何恒山黄芪必生阴坡?"云樵拱手:"愿闻其详。"
仙子轻抚洞壁的黄芪:"天地阴阳,互根互用。黄芪属土,主补气,若生于阳坡,得火气过盛,则成'燥土',反伤阴液;生于阴坡,得金气之润,则成'沃土',能载气行津。这'金井玉栏',正是金气润土之象——中心黄白属土,外围环纹属金,土得金生,故补气而能固表。"
她取过一株千年黄芪,根断处竟渗出琥珀色的汁液:"你看这汁,是黄芪吸纳了五运六气的精华。逢木运年,汁偏稀,配防风能制木克土;逢水运年,汁偏稠,配茯苓能利水湿;逢火运年,汁带赤,配生地能防火伤津。"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云樵听得入迷,忽见洞角的石台上放着本玉版书,上面刻着"恒山黄芪七二变法",记载着不同年份、不同病症的配伍之法。仙子笑道:"此书赠你,记住'用药如调阴阳,当随天时而变'。"说罢化作一道金光,融入洞顶的石钟乳。
云樵捧着玉版书走出悬瓮洞,雪已停了,背阴坡的黄芪在阳光下泛着金光,他忽然明白:所谓"仙种",不过是最懂顺应天地的草木;所谓"仙方",不过是先人从实践中摸出的自然规律。
第八回 金马护药传薪火
重阳那天,恒山来了伙马匪,听说恒山黄芪能卖高价,竟带着锄头要去背阴坡盗采。云樵带着村民们拿着扁担阻拦,马匪头目挥刀便砍,却见一道金光从坡上窜出,一匹金马驹踏云而来,蹄子踏过之处,生出无数黄芪藤,像绳索般缠住马匪的手脚。
那金马驹通体金黄,鬃毛如火焰,正是仙子常骑的灵兽。它在云樵面前屈膝,嘴里吐出颗褐红的籽种,云樵接住时,籽种竟化作块玉佩,上面刻着"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"八个字。
"这是守护恒山黄芪的神兽。"张伯拄着拐杖赶来,"老辈人说,黄芪仙子本是神农氏的侍女,当年为救恒山瘟疫,偷了天庭的'补气籽',被贬在此地,金马驹是天帝派来监督她的,却渐渐被她的仁心打动,成了护药的灵兽。"
马匪们被金马驹的神威吓住,跪地求饶。云樵指着背阴坡:"这黄芪是救命的药,不是发财的货。每年采收,我们只取三成,留七成让它繁衍,这是跟天地借生路,得懂感恩。"马匪们连滚带爬地走了,从此再没人敢来盗采。
岁月流转,云樵也成了白发老者,他把玉版书和羊皮卷传给徒弟,说:"恒山黄芪的好,不在'仙种'二字,而在'顺应'二字。它知阴坡能养气,故扎根岩缝;知霜降宜藏精,故蓄势待发;知配伍能增效,故与百药相和。这才是'天人合一'的真意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