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、禁止外人来挖,本村人也不能多采换钱,够自家药用就行。
大伙都觉得在理,还选了两个后生,每天去麻黄沟巡逻。有次邻村的人偷偷来挖,被巡逻的后生撞见了,不仅没收了麻黄,还让他们立下保证:“要药可以来求,不许偷挖,不然就把这事捅到官府去。”
第七章:老马传经验,草成“传家宝”
寒灾过后的第五年,老马的背更驼了,可只要说起麻黄,眼里就有光。他把村里的年轻人叫到家里,炕桌上摆着三样东西:一束晒干的麻黄茎,一小包麻黄根,还有一碗泡着麻黄籽的水。
“你们看好了,”老马拿起麻黄茎,“这是发汗的,治风寒、咳喘,就得用它,记住要去根节,不然发不出汗。”又拿起麻黄根,“这根,看着不起眼,却能止汗。谁要是出虚汗,煮水喝,比啥都管用。”
他指着那碗水:“这籽,要留着,每年春天往沙坡上撒,咱麻黄沟的草,才能一年比一年多。”
年轻人都认真听着,有人掏出炭笔,在麻纸上画麻黄的样子,旁边记着老马说的用法。有个叫石头的后生,学得最认真——他爹就是在那次寒灾里没挺过来,他想学好这本事,不让悲剧重演。
老马还教他们辨认麻黄的好坏:“茎节密、颜色青黄、摸着扎手的,是好草;颜色发黑、软塌塌的,药效差。”他带着年轻人去麻黄沟,手把手教他们怎么挖,怎么晒:“阴干的比晒干的好,药效不容易跑。”
那年冬天,石头用老马教的法子,治好了邻村一个“风寒喘咳”的老太太。老太太的儿子送来一坛自酿的米酒,石头没要,说:“这是马爷爷教的,要谢就去谢麻黄沟的草吧。”
老马知道了,笑着说:“石头能接我的班了。”
小主,
第八章:岁月流转,沟名传千古
又过了几十年,老马早就不在了,可麻黄沟的麻黄,依旧一年比一年茂盛。石头成了村里的“老石头”,像当年的老马一样,给后生们讲麻黄救村的故事,教他们认草、用药。
石窝村的日子渐渐好了起来,有人盖了新窑洞,有人还去县城做了买卖,但每年秋末,总会有人去麻黄沟采麻黄,晒干了存着,像存着宝贝。谁家有娃受了风寒,不用找郎中,家里的老人就会煮一碗麻黄汤,念叨着:“这是麻黄沟的救命草,喝了就好。”
麻黄能治病的名声,越传越远。有外地的郎中特意来石窝村,向老石头请教麻黄的用法,回去后写进了药书,说:“石窝村麻黄沟产的麻黄,茎节密,味烈,发汗平喘最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