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备要·麻黄考》下卷

第八章:近代验其理,双经贯古今

民国二十年,张锡纯在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中,以现代视角阐释麻黄归经:“肺主呼吸,麻黄能扩张支气管(宣肺平喘),故入肺经;膀胱主水液排泄,麻黄能促进汗腺分泌(发汗)、增加尿量(利水),故入膀胱经。汪昂之论,与西学相合。”

他治“肺炎咳喘兼水肿”,用麻黄配知母,说:“知母入肺经助麻黄清肺,又能防其过燥,此‘肺经配伍’;加滑石入膀胱经助利水,此‘膀胱经配伍’,合汪公双经之说。”

当代中医教材,将麻黄“归肺、膀胱经”列为基本常识,阐释其功效机理:

- 入肺经:通过兴奋支气管平滑肌受体,缓解痉挛,体现“宣肺平喘”;

- 入膀胱经:通过兴奋汗腺分泌细胞及肾脏排尿功能,体现“发汗解表、利水消肿”。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这些现代解释,从生理病理角度,印证了汪昂归经理论的科学性。在中医院校的课堂上,老师会指着经络图,告诉学生:“麻黄的‘足迹’,就在肺经和膀胱经上,古人用‘归经’概括,今人用科学验证,道理相通。”

第九章:经义融临床,范式传万代

如今,中医临床运用麻黄,必以“归经”为指导:

- 治“急性支气管炎”(属肺经咳喘),用麻黄配杏仁、甘草(麻杏石甘汤),取其入肺经宣喘;

- 治“风寒感冒”(属膀胱经表实),用麻黄配桂枝(麻黄汤),取其入膀胱经发汗;

- 治“急性肾小球肾炎”(属膀胱经水肿),用麻黄配生姜、石膏(越婢汤),取其入膀胱经利水。

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实验显示:麻黄中的麻黄碱,对肺支气管平滑肌的松弛作用最强(对应肺经),对汗腺及肾脏的作用次之(对应膀胱经),与“归肺、膀胱经”的描述高度吻合。

在中药房,麻黄被归类在“肺经药”和“膀胱经药”两个药斗中(虽为同一味药,却按归经分放),药师抓药时,会根据处方意图,选择生品或炙品,说:“汪公定下的规矩,我们还在守着呢。”

第十章:双经贯始终,一脉承汪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