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贯芎通脉记》上卷

紫虚谷的药农都知道,“穿地龙”的性子跟着四季变,贯通气血的本事也随节气长。

春分那日,紫雾最淡,穿地龙刚抽的新叶泛着青,根须也开始往浅土钻。药农赵老汉说:“这是‘春生’,气往上走,像人的肝气升发,此时的根能通头窍。”他采了点根须,给总犯偏头痛的孙女煮水喝,才两剂,孩子就说“头里不堵了”。原来春日的根,得木行升发之气,贯通之力偏于上,能解头部气血瘀滞。

夏至的穿地龙最繁茂,茎秆挺得笔直,叶片绿得发亮,根块里的汁液饱满得能捏出水。赵老汉的媳妇生了孩子,恶露排不净,小腹坠痛,他取了夏采的根,配着红糖煮水,喝了三日,恶露便畅了。“夏长,气往外散,像人的心气推动血脉,此时的根能通胞宫。”赵老汉教徒弟时总说,“你看它的茎秆,直溜溜的,多像通了的血脉。”

霜降过后,穿地龙的叶片开始泛黄,根块却沉甸甸的,断面的纹理像锦缎般细密。赵老汉说这是“秋收”,气往回收,像人的肺气收敛,此时的根贯通之力最稳,能通脾胃。邻村的张屠户,吃多了肥肉,胃脘胀得像鼓,赵老汉用秋根配山楂,煮了碗药汤,屠户喝了,打了个响嗝,说“肚子里通了”。

冬至那天,赵老汉会把最壮的根埋进紫壤深处,铺着厚厚的松针。“冬藏,气往深走,像人的肾气潜藏,此时的根能通腰膝。”他用冬藏的根给瘸腿的老猎户泡酒,猎户喝了一冬,竟能拄着拐杖上山了——原来冬日的根,得水行润养之气,贯通之力偏于下,能解腰腿气血瘀滞。

有年木运不及,春天的风比往年软了三成,穿地龙的新叶长得蔫蔫的。赵老汉发现,这样的根治头痛效果差,便加了点辛夷花(辛夷通鼻窍,属木),果然见效。“五运六气变,它的贯通之力也变,当大夫的得跟着调。”他把这话刻在药锄上,锄柄磨得发亮,字却越显清晰。

小主,

第三回 瘀证显奇效 贯名初流传

金代初年,紫虚谷来了位游方医者,姓张,背着个写着“活人命”的药箱。他见当地百姓总说“身上像堵了”——要么头痛如裹,要么胸胁胀闷,要么腰腿沉麻,却都能用“穿地龙”治好,便留了下来。

张大夫先是治了个老秀才。老秀才十年苦读,得了“头风”,每逢阴雨就头痛欲裂,像有根绳子勒着。张大夫取了穿地龙的根,切片后发现断面的纹理竟与人体头部经络图相似:粗纹通督脉,细纹络太阳经。他配了点白芷(白芷入阳明经,善通头面),煮了碗药汤,老秀才喝了,半个时辰就说“头里像开了扇门”。

接着是个绣娘,久坐刺绣,胳膊抬不起来,手指麻木。张大夫见她舌有瘀斑,脉涩如刀刮,说:“这是气血堵在胳膊里了。”取穿地龙配桑枝(桑枝通上肢经络),煮水让她熏洗,再喝药汤,不出半月,绣娘又能飞针走线了。她摸着胳膊笑道:“这根真神,像有只手在里面通经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