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奇草甘香记》(下卷)

放翁在甘棠村住了半月,每日跟着青禾采药,听她讲草木的性子,看她给村民治病。他发现,青禾从不用固定的方子,总是根据病人的体质、时节的变化加减药材:“给老人用,多加些甘润的;给年轻人用,稍增些辛散的;春天加薄荷,秋天加麦冬,这才是‘辨证施治’的真意啊。”

临走时,放翁在村头的石碑上题了诗:“四明山下甘棠村,有草甘香胜芎菊。春叶夏茎秋根实,疗疾济世赖斯物。口传心授非虚语,实践由来胜简牍。我来重访春风里,满村药香入新竹。”

村民们把石碑护起来,日子一天天过,甘香芎的故事,随着往来的客商、行医的郎中,渐渐传遍了浙东。有人照着放翁的记载去寻,有人凭着村民的口传去用,这株从石缝里长出来的奇草,成了许多人眼里的“救命草”。

结语

甘香芎的故事,是草木的传奇,也是人的传奇。它没有显赫的出身,却凭着“甘香胜芎菊”的本真,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中,展现着顺应自然的智慧;它没有被写进煌煌大典,却借着口传心授的实践,与古籍记载遥相呼应,印证着“源于生活、高于生活”的真理。青禾的仁心,放翁的情怀,村民的实践,让这株寻常草木,承载了中医天人合一的大道——四气五味,是草木与天地的对话;性味归经,是草木与人的相知;七情和合,是草木与草木的相契。它的甘香里,藏着的不仅是药的功效,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密码。

赞诗

四明奇草出岩阿,甘香一缕透三焦。

春散湿邪叶含露,夏清暑气茎带潮。

秋根润肺化痰浊,冬酿醇醪固元膏。

不向丹书争姓名,却凭仁心传万遭。

尾章

许多年后,甘香芎被正式载入地方药志,与川芎、菊花并列,成为浙东名药。医家们用它配伍,治好了无数湿热、燥咳、气滞的病症;百姓们依旧遵循着“春采叶、夏收茎、秋挖根、冬酿酒”的古训,让它在岁月里生生不息。

有人在陆游的诗集里读到“探囊赠奇草,甘香胜芎菊”的诗句,追寻到甘棠村,看到村头的石碑,听到老人们讲青禾与放翁的故事,才明白:真正的良药,从来不是孤立的草木,而是草木、人、天地、岁月共同酿就的结晶。它的甘香,飘过南宋的雨雾,飘过明清的炊烟,直到今天,还在告诉我们:中医的智慧,不在故纸堆里,而在顺应自然的实践里,在代代相传的仁心里,在那一缕穿越时空的草木清香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