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、腐土藏珍 阴阳相济
大黑沟的阴坡,是猪苓的乐土。陈墨循着医书里"生山谷"的记载,专挑那些松栎混交、腐叶厚积的地方下锄。土是黑褐色的,一锄下去,能闻到陈年落叶发酵的微酸气,混着一种特殊的清苦——那是猪苓菌丝在土壤里呼吸的味道。
他蹲下身,用手拨开表层的腐叶,果然见土中埋着几颗不规则的块状物,外皮黑褐如炭,像被山火燎过,却又透着水润的光泽。这便是猪苓了。陈墨屏住呼吸,小心翼翼地用小铲剥离周围的泥土,生怕伤了它的须根——他知道,猪苓是靠蜜环菌提供养分的,这菌根相附的关系,恰如中医里说的"阴阳相济",缺一不可。
"原来如此。"陈墨看着猪苓与蜜环菌缠绕的根须,忽然想起父亲说过的话:"万物皆有阴阳,药石亦然。猪苓生于阴湿,却能利水渗湿,是借阴中之阳,化体内之湿邪。"他掂量着手里的猪苓,外皮属阴,内里白肉属阳;生于腐土属阴,能通水道属阳,这不正是阴阳平衡的写照吗?
正想着,忽听身后传来窸窣声。回头一看,是个须发皆白的老采药人,背着半篓猪苓,正往鹰嘴岩的方向走。"后生,挖到啦?"老人笑着打招呼,"头一兜可得装满那藤袋,不然山神可不依。"陈墨问:"老伯,这猪苓明明是草木之精,山神为何偏要它?"
老人往石上啐了口烟袋锅:"你看这沟里,春多雨,夏多湿,山里人最易犯水肿、黄疸。猪苓是啥?是老天爷派来的利水将军!山神要这头份的,不是贪嘴,是要咱们记着,好东西得先敬天地,再济世人。"说罢,指了指鹰嘴岩:"你看那藤袋,用了几十年,烂了就换,都是用沟里的老葛藤编的,不伤药性。"
小主,
陈墨望着鹰嘴岩上那只灰扑扑的藤袋,在云雾里若隐若现,忽然觉得这规矩里藏着深意。他将刚挖到的猪苓仔细拾掇好,装满一藤袋,恭恭敬敬地摆在岩上。风过林梢,像是有谁在暗处点了点头。
三、夏长遇困 七情显效
入夏的大黑沟,像是被泼了桶绿漆,草木疯长,连空气都变得黏稠。陈墨连着来了几趟,每次都规规矩矩献上第一兜猪苓,倒也采得不少好货,治好了山民的湿热症,渐渐在附近有了些名气。只是他总觉得,那黑熊山神从未真正现身,这规矩更像是一种无形的契约。
这天,他刚采了半篓猪苓,忽遇暴雨。山雨来得急,豆大的雨点砸在树叶上,噼啪作响,转眼间就汇成了沟里的山洪,哗啦啦地往下冲。陈墨慌忙往高处躲,却不慎被湿滑的青苔绊倒,药篓滚下山崖,人也撞在石头上,脚踝肿得像个馒头。
"这下麻烦了。"他忍着痛想站起来,却发现脚踝又胀又麻,动一下就钻心地疼。雨幕里,他忽然想起医书里的话:"湿邪重浊黏滞,易阻气机。"这脚踝的肿痛,正是湿邪郁于经络所致。可身边的药篓没了,连块能止痛的草药都找不到。